近年来,谍战剧作为重要的影视剧题材,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业内学者的诸多关注。谍战剧立足于中国的革命历史,是大众对于那段独特历史时期的回望,是对革命者的致敬,更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寄托。当今社会,无论是电影大屏幕还是电视荧屏,谍战剧作为重要的影视剧类型占有一席之地。作为热门剧种,谍战剧有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谍战剧的发展历史,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叙事学、影视美学、心理学、视听语言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经典的谍战剧作品,总结谍战剧在叙事策略上的变迁。本文对当代中国谍战剧不同历史时期的叙事策略进行总结与分析,力求为今后的谍战剧创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内容主要分以下方面:一、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总结当代中国谍战剧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三个历史时期,即反特片时期,谍战剧发展期,谍战剧成熟期。二、主题方面,这三个历史时期从主题上可以概括为“一心一意讲革命故事”、“革命者的爱情分外浪漫”、“革命叙事的淡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个时期代表性的谍战剧,阐述其特点。三、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选取影视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总结其人物特性。对于英雄形象而言,中国谍战剧的英雄形象完成了从“神”到“人”的回归。对于反面形象而言,由最初的脸谱化形象转变成有真情实感的人。女性角色的地位在谍战剧中明显提升,由最初的陪衬品到“妇女能顶半边天”,其中也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发展。次要人物在当下谍战剧中也生动起来,不再被一味忽视,虽笔墨不多,但同样栩栩如生。四、叙事结构方面,以经典的影视作品为基础,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线索和悬念设置四方面,解读谍战剧在不同历史时期显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总体来说,随着谍战剧的发展,创作者对于叙事时空的把握更加灵活,叙事视角更加多样化,叙事线索更加复杂,也更加重视悬念设置。这就使得谍战剧在叙事结构方面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五、视听语言方面,以经典的谍战影视作品为案例,分析并总结不同时期谍战剧在视听语言方面的特点。随着谍战剧发展,从画面上来看,景别更加多样,镜头运动方式更加灵活;从声音上来看,谍战剧对于声音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声音成为了叙事中很重要的因素。总之,本文通过对谍战剧的历史进行梳理,总结叙事策略的变化,从而为今后的谍战剧提供发展思路。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立足当今社会的发展,关注当下观众的兴趣与需求,谍战剧才会长盛不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0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谍战剧的时期划分
第一节 中国谍战剧的研究对象和时期划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国谍战剧主题的变迁
第一节 纯洁的革命叙事
第二节 融入爱情的革命叙事
第三节 革命叙事的淡化
第三章 中国谍战剧人物形象的变迁
第一节 英雄形象的平民化转变
一、“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
二、英雄形象走下神坛
三、英雄形象完成平民化转变
第二节 反面形象的人性化转变
一、脸谱化的反面形象
二、打破反面形象的程式束缚
三、反面形象完成人性化转变
第三节 女性形象的主体化转变
一、沦为附属品的女性形象
二、主体意识的觉醒
三、女人能顶半边天
第四节 次要人物的丰富性转变
第四章 中国谍战剧叙事结构的变迁
第一节 叙事时空的转变
一、叙事时间
二、叙事空间
三、叙事节奏
第二节 叙事视角的转变
一、非人称叙事
二、人称叙事
第三节 叙事线索的转变
一、单一的叙事线索
二、片段化的叙事线索
三、多线叙事及创新叙事
第四节 悬念设置
第五章 中国谍战剧视听语言的变迁
第一节 镜头语言由叙事性向艺术性转变
一、景别
二、镜头运动方式
三、镜头组接风格
四、修辞手法
第二节 声音语言由边缘化向功能化转变
一、音乐
二、音响
三、人声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峰;;中国类型电视剧基础性成规与文化权利分配[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年02期
2 王玉娇;;中国玄幻类电视剧的音乐风格分析[J];北方音乐;2019年04期
3 刘海波;蔡冉;陈鑫华;张广达;;电视剧的时代遽变——2018年中国电视剧创作综述[J];上海艺术评论;2019年02期
4 ;聂辰席:针对注水剧、翻拍剧、演员高片酬等问题始终保持高压[J];中国有线电视;2019年07期
5 陶冶;夏雪;;危机与本质:“后电视剧”研究时代的来临[J];当代电视;2019年08期
6 张苗苗;;电视剧行业呈现的新特点与新趋势[J];视听界;2017年06期
7 曾湘勇;;浅议电视剧产业发展[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7年12期
8 马瑶;;论“现象级”电视剧的传播——以《人民的名义》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2期
9 ;田进对电视剧发展作出指示[J];中国有线电视;2018年S1期
10 ;第五届飞天电视剧优秀评论获奖名单[J];中国电视;201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一萍;面向海外的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D];武汉大学;2015年
2 邵奇;试论当代中国电视剧的传播理念[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李鹏飞;大众文化视野中历史电视剧的叙述策略[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李传华;社会表演学视野下电视剧中法律工作者的表演[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6 陈友军;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真实形态论[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7 鞠斐;星光照耀下的夜航船—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与当代思潮[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Zs;国内现实题材日剧翻拍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苏妍;IP电视剧的转型及发展态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秦伟光;新世纪反腐题材电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阿布都乃比·阿布都米提;韩天航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5 何佳欣;基于“编码解码”理论的网络文学IP古装电视剧热播成因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6 周沁;符号学视野下国产作坊题材电视剧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程丽如;香港TVB电视剧的空间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8 乔贺;两岸电视剧中再现的家庭伦理关系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9 王冬雪;国产医疗题材电视剧叙事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10 胡颜;张黎电视剧导演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
2612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1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