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论系列纪录片《温州记忆》温州形象建构

发布时间:2020-04-15 22:41
【摘要】:系列纪录片《温州记忆》长约百集,内容跨越了温州区域远古、中古、近现代的文明遗迹见证与精神文化成果,由历史、地理、人文三部分组成。《温州记忆》具有历史文献纪录片特点,史料、传说、碑刻的历史文本,山水、建筑、遗址的地理文本,童谣、诗歌、书画的人文文本,三者互文,地理文本的时间特征成为历史载体、空间特征成为人文载体,一面贯通祖源认同、非物质精神文化遗产,一面连接山水想象、艺术实体,并在历史关照与人文关怀下丰富地理图景,和影像逻辑共同叙述温州地域文化。本文以系列纪录片《温州记忆》为分析对象,以文本细读、互文叙事、文化地理等方法论,从历史形象、地理形象、人文形象三个层面对系列纪录片《温州记忆》建构的温州形象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以长17集的历史专题短片为主要细读文本,从历史迁徙中的温州先民、温州城市的历史形态、历史叙事中的温州水运三个主题视角考虑,第一节从温州土著与移民、族群性格、温州方言,分析温州先民形象、精神气质与文化联结;第二节从温州建置沿革、“山水斗城”格局、城市名称传说,展现温州城市的历史形态,动静相宜、禅意悠远;第三节从温州港、通商口岸的经济叙事,还原交通更迭盛况、政治痕迹与历史记忆。纪录片建构了文明发源早、崇尚自然主义、以水营生的温州历史形象。第二部分以长51集的地理专题短片为主要研究文本,从“九山”带水的“斗城”景观、风雅考究的市景容貌、古塔群像的艺术形象三个地理影像载体,通过临山筑舍的“山意象”、泽水而居的“水意象”、“五马街”的符号意义、古城“坊巷”的人文典故、瓯越亭塔的建筑风格、江心屿“双塔”意象的多维分析,展呈“气韵”与“灵韵”相生、故事与诗意相衬、地标与乡愁相合的社会记忆图景,建构山灵水秀、物华天宝、意蕴悠远的温州地理形象。第三部分以长28集的人文专题短片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精神中的永嘉文脉、历史“谱系”中的文艺精神、古瓯地域中的非遗艺术三条人文剪辑脉络,通过东晋以来的学术摇篮追溯、南宋以始的永嘉学派渊源、近代朴学开始的人文“境域”孕育的历时性铺陈,温州作为山水诗发祥地,南戏故里,瓯菜、瓯绣、瓯窑、瓯塑、瓯剧发源地的共时性描述,铺呈“道在物中”、“调和包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共享记忆镜像,构建仕商并举、文化多元而灿然的温州人文形象。纪录片以集体记忆中的历史形象、社会记忆中的地理形象、共享记忆中的人文形象,互文呈现了一方水乡一座经济名城的温州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在时间的长河里,以画卷般的笔法与千年俯视的姿态,再现温州历史,绽开一簇,隐于暗角而后缤纷多变的绚丽花丛。
【图文】:

东瓯,温州,纪录片,先民


图 1-1-2 吴王刘濞的瓯剧形象,纪录片多次以瓯剧文本再现历史东瓯先民迁移之苦是来自于汉武帝时期,经过的两次庞大迁徙,《温州结“在短短 27 年里,温州遭到两次大迁徙,给温州生产文化带来重大损已露出文明曙光之东瓯地,,从此又变成萧条冷落之穷乡僻壤。以后,闽人

地图,古城,画面,地图


-2左图为《山水斗城》特效画面,右图为《古城三小山》地图示意,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鑫;陈旗;;“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创新发展的再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2 陈刚;;电视纪录片创作趋于平民化发展探索[J];中国报业;2019年22期

3 李娟;;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平民化发展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22期

4 张宗伟;高美;;新时代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创作观察[J];中国电视;2019年12期

5 裴明明;;纪录片创作探究[J];戏剧之家;2019年36期

6 刘艳;;浅析全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创作的优化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23期

7 秦冬发;;电视纪录片创作探讨及发展预判[J];新闻潮;2019年12期

8 郝江浩;;新媒体背景下国产科普纪录片创作理念流变[J];科技传播;2019年24期

9 张斌;;2017年国外纪录片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视听;2018年11期

10 杨颖;;“纪录片创作”课程如何设计教学内容[J];文教资料;2018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俞虹;;纪录片传播与文化影响分析——以《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为例[A];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第三极文化”论丛(2018)[C];2019年

2 梁仁红;;纪录片创作是一场修行——《长城:中国的故事》总导演手记[A];万里长城(2015年合订本)[C];2015年

3 巩晨;严涵;卢雪;;冰雪运动项目纪录片《红军冰球队》的叙事特点研究[A];2018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8年

4 周选州;;“一带一路”背景下网络直播对纪录片创作的思考[A];人文学术·创新与实践[C];2018年

5 张海洋;唐楠;;另一种视角看待中国北方少小民族生存问题——顾桃访谈录[A];共识(2014春刊11)——新丝路新思路 新常态新常识[C];2014年

6 郭艳梅;;试析新十年中国大学生DV纪录片创作[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任志明;;“看中国”系列纪录片创作的世界眼光与家国情怀[A];中国文化的多样性——“第三极文化”论丛(2017)[C];2017年

8 于丽娜;;《四个春天》:拙朴影像下的诗意栖居[A];影博·影响(2019年第01期 总第119期)[C];2019年

9 谢寒;;对话张楠导演:《黄河尕谣》探讨个体如何自处[A];影博·影响(2019年第01期 总第119期)[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晓东;纪录片悄然崛起 85.9%的人去年看过纪录片[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口述史纪录片《口述国图》首映式在广州举办[N];新华书目报;2019年

3 郝天韵;纪录片发展:内容和形式平衡是个大问题[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

4 记者 牛梦笛 本报通讯员 路静怡;二0一九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揭晓[N];光明日报;2020年

5 本报记者 蒲波;我搭上了纪录片飞速发展的“时代快车”[N];中国艺术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王莉;纪录·情怀·梦想[N];甘肃日报;2018年

7 廖健太 张万英 薛可扬;甘肃纪录片40年:记录时代 歌咏陇原[N];甘肃日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蒋天羚;纪录片里的中国故事[N];团结报;2018年

9 林沛;互联网让纪录片充满可能性[N];中国文化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张璐;王建国:新时代的纪录片创作应有新的标准[N];中国艺术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阿拉腾塔娜;内蒙古电视台生态主题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2 杨会;从视觉节奏到生命律动:诗意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苗元华;中国新时期纪录片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1978-2015)[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仇蓓蓓;影视修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晨;新世纪BBC中国题材纪录片中国形象塑造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2 钱程;电视人物纪录片的审美探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3 潘志伟;人文类微纪录片创作探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4 欧柚希;浅析故事化纪录片的审美价值[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5 俞瑞杰;纪录片《琴路》的创作阐述[D];扬州大学;2019年

6 洪婷;中国当代医疗纪录片的叙事学研究(2014-2018)[D];湘潭大学;2019年

7 张宗皓;纪录片《守护自来水的人》创作阐述[D];扬州大学;2019年

8 林溪;旁观与介入:从客观真实到主观真实[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9 江培;纪录片《乡村戏童—帅雪儿》人物塑造创作阐述[D];扬州大学;2019年

10 陈一苇;纪录片《扬州大学龙狮团》创作阐释[D];扬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29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29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5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