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抗日题材影视剧的嬗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5:06
本文关键词:大陆抗日题材影视剧的嬗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就好像一部恢宏的画卷,给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根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战争爆发至今,有关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已经拍摄了四百余部。虽然这些作品都取材于抗日战争这个大时代背景下,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外在风格和内在意蕴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回眸不同时期抗日剧创作的不同形态和整体面貌,会看到一个波峰浪谷式的创作曲线,而每一个峰值期又都有着自己的标志性的特点。直至今日,抗日题材影视剧依然会掀起接连不断的热潮,这着实是一段值得人们思考并且耐人寻味的演进史。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文化观、消费观的转变,抗日剧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文化产品的商业化转型,抗日剧在叙事手法以及故事中人物的塑造上都有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变化,这些方面的新变让抗日剧的情节变得更加丰富,让剧中的英雄人物变得更加鲜活,反面人物不再延续脸谱化的模式,而有了更为丰富的个性。本文把抗日题材剧的历史演变从时间上维度上分为几个阶段,由于每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文化生态不同,因而抗日剧的创作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如:三四十年代全民抗战的崛起与抗日剧的勃兴;“十七年”红色经典的涌现与革命现实主义抗日剧的繁荣;以《一个和八个》、《红高粱》、《晚钟》为代表的第五代抗日剧的先锋性;九十年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市场化转型;新世纪抗日剧的多元化发展等。同时,对抗日题材剧热的原因、抗日题材剧的市场化生产链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在抗日题材影视剧与其它题材剧有所不同,它所蕴含的特殊的民族情结和苦难记忆,决定了它在展现历史的同时也承载着抚平民族伤痛、激发民族自强心的历史重任,也承载着一个民族精神上自我疗救的社会需求。尤其是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受众心理需求会对创作者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为了满足观众快乐至上的心理,一些抗日剧误入歧途,以一些人为的、虚饰的胜利,来娱乐观众,制造出一大批抗日“神剧”。本文通过正确审视这种现象,对抗日题材剧创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到其症结和根本原因之所在,从而引起大家对抗日题材影视剧健康发展的更多关注。
【关键词】:抗日题材影视剧 历史演进 创作新变 疗救歧途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一、研究缘起9-10
- 二、研究现状10-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第一章 抗日题材影视剧的历史演进12-24
- 第一节 重要的历史节点与主体特征12-19
- 一、三四十年代全民抗战的崛起与抗日剧的勃兴12-14
- 二、“十七年”红色经典的涌现与革命现实主义抗日剧的繁荣14-15
- 三、新时期以第五代为代表的抗日剧的先锋性15-17
- 四、九十年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市场化转型17-18
- 五、新世纪抗日剧的多元化发展18-19
- 第二节 抗日题材影视剧热的原因分析19-24
- 一、抗日题材影视剧热的社会及心理原因分析20-21
- 二、抗日题材影视剧的市场化生产链21-24
- 第二章 近年抗日题材影视剧创作之新变24-34
- 第一节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抗日剧的商业化转型24-26
- 一、商业娱乐元素的介入24-25
- 二、戏说历史的创作取向25-26
- 第二节 人物塑造从单一化向多面化的演变26-30
- 一、正面人物、英雄人物性格的多面化26-28
- 二、国军、日军等反面形象的去脸谱化28-30
- 第三节 故事的建构及叙事手法的深化与变革30-34
- 一、多重悬念的设置与多线索交织的迷宫叙事30-31
- 二、注重心理描写,推进情节演进31-32
- 三、迎合现实语境,,弱化党派意识32-33
- 四、爱情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33-34
- 第三章 抗日题材影视剧市场化转型中的思考34-42
- 第一节 国家民族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34-37
- 一、苦难的历史记忆构筑共同的民族心理34-36
- 二、过度的仇恨心理与狭隘民族主义36-37
- 第二节 自我疗救的歧途37-42
- 一、过度的虚构与想象的胜利37-40
- 二、红色经典的翻拍的艺术退化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孟德;杨璐;;浅析近年来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商业化进程[J];中国电影市场;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张培娟;为饭碗 四巨头谋商业化转型[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2 石朝格;长城资产公司加速商业化转型[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石朝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速商业化转型[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华融公司将加快办事处商业化转型[N];证券时报;2008年
5 记者 王智;华融积极探索商业化转型[N];经济日报;2006年
6 实习生 麻妍q
本文编号:262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