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互文性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10:51
【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纪录片伴随着电视的崛起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众多优秀的纪录片不仅在叙事内容方面独树一帜,在叙事方式上也在不断创新。央视记录频道的《舌尖上的中国》因其传播主体具有权威性、传播对象具有广泛性,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吸收、引用众多的文本,形成了集声音、文字、图像、画面为一体的互文叙事艺术。因此,其互文性叙事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运用了吉拉尔·热奈特的互文性理论,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以及影视叙事理论。在认真观看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基础上,文章从创意主题、文化、故事性以及互文方式手法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互文了哪些内容、如何通过互文方式呈现这些内容。文章首先对叙事与互文性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介绍,互文性的本质属于叙事学,指的是不同文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关系,任何一部作品都能通过互文叙事唤起其他作品的影子,这为论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论文介绍了《舌尖上的中国》具体的互文叙事功能。在创意与主题建构上,《舌尖上的中国》借鉴了佩特里尼的《慢食运动》文本,《舌尖上的中国》对主题创意的挖掘是个漫长的过程,它在主题框架上借鉴了《慢食运动》中西方有关美食的定义。通过互文阐释,突出了纪录片创作的主题。在文化建构上,《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借助美食引用了众多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谚语等,互文生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纪录片的文化内涵。在故事性建构上,《舌尖上的中国》故事的内容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形成深度互文、在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上借鉴了英国BBC纪录片《人类星球》,这可以说是对BBC纪录片的致敬。通过故事性的互文建构渲染了观众的情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纪录片的温度,最后这些互文内容都是通过互补式和引用式的互文方式以及仿作、拼贴等互文手法达到的。当然,《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在最后提出来,并给出了改进的意见。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纪录片要合理互文叙事,增强纪录片的创新性,同时纪录片要恰当使用互文叙事避免引起抄袭之嫌。最后节目应该精准定位,坚持故事化发展,同时恰当使用互文方式和手法。这样纪录片在能在叙事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内涵,渲染观众的情感,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李;;“看”与“见”的辩证:认知视阈下纪录片创作方法论刍议[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06期

2 张译文;;纪录片创作中编导意图的实现途径分析[J];传媒论坛;2019年13期

3 郑浩;;纪录片创作中的选题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年15期

4 赵鑫;陈旗;;“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创新发展的再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5 肖平;李冉;;现场:一种集体沉浸式空间——20世纪90年代中国独立纪录片影像表达[J];肇庆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6 郑英;;融媒体语境下,电视微纪录片创新发展趋向[J];电视指南;2019年13期

7 王玉;赵雅馨;;坚守与突破:国产纪录片对新时代的书写与观照[J];中国编辑;2019年07期

8 赵谦;;稳中之变——2018年美国纪录片创作一瞥[J];当代电视;2019年07期

9 王建;;江苏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J];视听界;2019年04期

10 孙天昊;;纪录片不可靠叙事研究[J];电影文学;201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梁仁红;;纪录片创作是一场修行——《长城:中国的故事》总导演手记[A];万里长城(2015年合订本)[C];2015年

2 巩晨;严涵;卢雪;;冰雪运动项目纪录片《红军冰球队》的叙事特点研究[A];2018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周选州;;“一带一路”背景下网络直播对纪录片创作的思考[A];人文学术·创新与实践[C];2018年

4 张海洋;唐楠;;另一种视角看待中国北方少小民族生存问题——顾桃访谈录[A];共识(2014春刊11)——新丝路新思路 新常态新常识[C];2014年

5 郭艳梅;;试析新十年中国大学生DV纪录片创作[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于丽娜;;《四个春天》:拙朴影像下的诗意栖居[A];影博·影响(2019年第01期 总第119期)[C];2019年

7 谢寒;;对话张楠导演:《黄河尕谣》探讨个体如何自处[A];影博·影响(2019年第01期 总第119期)[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小易;打响“纪录浙江”品牌[N];浙江日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吴晓东;纪录片悄然崛起 85.9%的人去年看过纪录片[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蒲波;我搭上了纪录片飞速发展的“时代快车”[N];中国艺术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王莉;纪录·情怀·梦想[N];甘肃日报;2018年

5 廖健太 张万英 薛可扬;甘肃纪录片40年:记录时代 歌咏陇原[N];甘肃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蒋天羚;纪录片里的中国故事[N];团结报;2018年

7 林沛;互联网让纪录片充满可能性[N];中国文化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张璐;王建国:新时代的纪录片创作应有新的标准[N];中国艺术报;2019年

9 周慧虹;纪录片创作何必跟风[N];吉林日报;2019年

10 周慧虹;纪录片创作不能跟风[N];山西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阿拉腾塔娜;内蒙古电视台生态主题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2 杨会;从视觉节奏到生命律动:诗意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苗元华;中国新时期纪录片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1978-2015)[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仇蓓蓓;影视修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超;浅析纪录片创作中后期前置化的优势[D];河北传媒学院;2016年

2 王晓晓;生态纪录片《海豚湾》创作手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庄梦迪;多元文化语境下非遗纪录片的价值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4 陈卓;非遗纪录片的创作实践与文化探索[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5 刘坤;陕西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6 付蓉;戏曲类非遗纪录片《戏人相依》创作阐述[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7 何玲娜;试论非遗纪录片的创作手法[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8 贾志华;纪录片时空处理的技巧与意义[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9 李峰媛;非遗纪录片中传承人形象的影像化表达[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10 宋乐;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56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56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e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