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电影企业公司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16:11
本文关键词:大中华电影企业公司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战后中国电影史向来注重意识形态对立的二元书写,对处在夹缝中的商业电影创作重视不够。大中华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早期中国私营影业的代表之一,其兴衰浮沉的历程是战后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缩影,而现有史学成果对该公司的论述模糊且多有错漏。本论文借助史料和影像文本,尝试从产业流变和创作风貌两方面对大中华影业公司进行梳理和探讨。本论文将“大中华”公司的产业历史随时局变迁划分为筹备期、初创期、高产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对应“大中华”在渝、沪、港三地之间的业务变动过程,形成跨地操作的“大中华模式”,以此勾勒出战后中国私营电影业发展的崎岖图景。创作方面则以现存大量影像文本为依据,从影人风格和类型梳理的角度论述该公司商业创作的策略及聚焦内地国语市场的“大中华心态”。本文在对公司商业运作和创作研究的基础上,将“大中华”公司定位为跨区域的华语电影企业,其短暂操作实现了战后影界人才和资本的跨地域流通,折射出特定年代下中国影业试图打破上海中心的流动性;其最终的式微消亡也成为战后特定条件下上海私营影业命运的写照。本论文对大中华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目的,一是借助史料和影像梳理,纠正和填补传统电影史中对“大中华”论述的错漏;二是借此公司研究,透视战后中国商业电影生态,为中国电影史的建构做补充。
【关键词】:大中华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跨区域 大中华模式 大中华心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序言7-13
- 第一章 大中华公司的筹备期13-19
- 第一节 战时沪渝电影业态13-14
- 第二节 蒋伯英的电影事业14-15
- 第三节 大中华的资本构成与人事组织15-19
- 第二章 大中华公司的初创期19-26
- 第一节 战后沪港电影业态19
- 第二节 沪港跨区域模式的建立19-23
- 第三节 战后第一批国语片的诞生23-26
- 第三章 大中华公司的高产期26-38
- 第一节 跨地产业结构的发展26-31
- 第二节 大中华的群星阵容与影片出品31-38
- 第四章 大中华公司的衰退期38-51
- 第一节 纷乱繁杂的社会状况与大中华公司的生存困境38-40
- 第二节 沪港影业的全面重振与大中华影人星散40-42
- 第三节 “大中华模式”受阻42-46
- 第四节 大中华的上海时期及建国后走向46-51
- 第五章 银幕内外:大中华出品的风格探析51-77
- 第一节 大中华的类型策略51-69
- 第二节 娱乐性与去政治化69-73
- 第三节 “大中华心态”与上海幻想73-77
- 结语77-79
- 参考书目79-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宇;杨睿;;中小型电影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年01期
2 崔志侠;大力推进资本运营——浅谈在京电影企业组建电影集团[J];电影通讯;1998年01期
3 陈富林;营造电影企业生存的法律环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0年02期
4 高红岩;;中国电影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杨步亭,王中军,何平;跨领域交谈,冀开拓新途 电影企业经营高层研讨会述要[J];电影艺术;2005年01期
6 高红岩;;中小电影企业的嵌链战略分析[J];物流技术;2007年09期
7 陈富林;开拓多种经营 支持广西电影企业走出困境[J];计划与市场探索;1998年02期
8 于丽;再谈电影企业的商业化操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郑W,
本文编号:265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