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满足”与当下犯罪类题材电影的观影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08:41
【摘要】: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认为,“尽管文明是全人类关注的对象,但实质上每个人都是文明的敌人”~((1))。在弗洛伊德看来,个体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及“超我”三者共同组成,并且相互作用,互为制约,而源自本我的本能欲望,是个体行为动机及其行为表现的重要驱动力。但在现代文明社会当中,遵循“快乐原则”的人类本能受到了传统习俗、社会公共道德、社会规范等社会话语的压抑,人类基于本能欲望的非理性行为表现与基于理性的文明社会之间构成了难以协调的对立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是“被压抑的个体”,然而,被压抑的本能并不会消失,为了“满足快乐”,人们需要寻求一种替代性的渠道或途径宣泄。电影叙事是创作者基于某种欲望的银幕表达,是基于某种视角对于自我、他人及社会的认知分享、传播与交流。而从受众接受的层面而言,电影成为了某种合乎文明规范的替代性的“宣泄”与“移置”的途径。在当代电影研究中,“电影研究的重点明显地从电影文本转向电影与观众的关系研究,转向观众本身”~((2))。从受众接受心理的角度,观众作为研究的主体,受众在观影体验过程中的观影心理,一方面,涉及电影文本与社会泛文本之间互为建构的关系,电影对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达成了某种银幕关照;另一方面,基于社会、文化因素介入的受众观影心理研究,对于同时期电影的生产与创作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变革进程之中。一方面,个体日益增长的欲望诉求与各类社会问题之间,产生了无法回避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另一方面,基于匮乏的现实困境,致使人们转而寻求其他路径的“替代性满足”。现实生活中的个体,不仅要承受本能欲望被压抑的紧张与痛苦,还需要面对“现实之中令人难以忍受的某个方面”。基于“替代性满足”的观影心理,银幕人物实施的戏剧性行为,让受困于现实之中的人们,获得行之有效的替代性宣泄、补偿与满足。其中,近年来备受观众热议的犯罪类题材影片,不仅将暴力、性以及其它人类本能欲望置于银幕,同时,电影文本也与受众之间,达成一种对于人性,社会以及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对话关系。因此,本文以阐述“替代性满足”的心理运作机制为前提,从“宣泄”、“补偿”、“升华”三个角度,对于犯罪类题材影片的受众在观影心理层面进行研究,为此类国产影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参照。
【图文】:
图 1. 《英雄本色》剧照是基于此,仪式化的美学表达削弱了暴力本身的残酷性,同样也引发了罪行为的多重思考。在犯罪类题材影片的影像叙事表达中,基于“暴风格的人物行为表现及其情节设置,借助电影创作者的精心编码,构建式化的基于本能欲望的银幕暴力演出。而其背后,隐含则是受众借此宣泄等情感体验的观影期待。作为一种仪式化的话语形式,电影中暴是在特定时空情境下人物与人物之间冲突与博弈的行为表现。在叙事
图 2. 《动物世界》剧照众观影体验过程中,“想象与真实之间的模糊界限是电影体验的核心。容是作为感知信息被体验的”①。其中,银幕中的角色及其行为是受众中的主要对象,,同时,电影叙事在携带创作者基于某种社会认知观念,在文本中形成了某种与现实生活对照的“社会推理模式”,又映射着我存在,博取他们的理解和认同。在大部分犯罪类题材影片当中,受到、传统文化惯例以及思维观念的影响,叙事文本往往呈现为“抑恶扬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43.13
本文编号:2675730
【图文】:
图 1. 《英雄本色》剧照是基于此,仪式化的美学表达削弱了暴力本身的残酷性,同样也引发了罪行为的多重思考。在犯罪类题材影片的影像叙事表达中,基于“暴风格的人物行为表现及其情节设置,借助电影创作者的精心编码,构建式化的基于本能欲望的银幕暴力演出。而其背后,隐含则是受众借此宣泄等情感体验的观影期待。作为一种仪式化的话语形式,电影中暴是在特定时空情境下人物与人物之间冲突与博弈的行为表现。在叙事
图 2. 《动物世界》剧照众观影体验过程中,“想象与真实之间的模糊界限是电影体验的核心。容是作为感知信息被体验的”①。其中,银幕中的角色及其行为是受众中的主要对象,,同时,电影叙事在携带创作者基于某种社会认知观念,在文本中形成了某种与现实生活对照的“社会推理模式”,又映射着我存在,博取他们的理解和认同。在大部分犯罪类题材影片当中,受到、传统文化惯例以及思维观念的影响,叙事文本往往呈现为“抑恶扬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4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花花;;荒唐夫妻事[J];伴侣(B版);2007年12期
2 徐建融;;人性满足和人格考量——《学书札记》之三十五[J];书法;2019年11期
3 张元;对“性”少一份主观神化[J];健康;1994年02期
4 王怀春;;从“替代性满足”看个体对大众传媒的精神性依赖[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4期
5 杨荣誉;;电视剧,不应止于“替代性满足”[J];当代电视;2015年01期
6 陈宗伦;;什么才是性满足[J];家庭之友(爱侣);2014年03期
7 胡旭呈;为顾客提供整体性满足[J];企业管理;1993年03期
8 彭汉光;残疾男子能不能有性满足[J];中国保健营养;1996年08期
9 马晓年;;正确认识女性性满足[J];科学养生;2014年11期
10 孙兰鹃;;论音乐起源于代偿性满足的心理需求[J];民族音乐;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相国;夫妻性满足能长寿[N];保健时报;2004年
2 副主任医师 立东;影响夫妻间性满足的心理条件[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英杰;“替代性满足”与当下犯罪类题材电影的观影心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年
本文编号:2675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7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