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中和:张杨电影的影像表达与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03:14
【摘要】:“中和”是中国传统美学基本审美形态之一,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价值度量观念。在电影艺术中,“中和”可以体现在电影的价值选择、审美情趣、影像风格、艺术与商业的平衡等各个方面。目前学界对张杨导演的研究,多集中于其电影的家庭伦理关系、现实主义题材等方面,这些研究大多基于单一的角度静态地看待张杨的某部电影。以“中和”为落点,针对张杨电影整体美学风格与电影价值度量观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借助文献分析法、影像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主旨、剧作、声画与传播四个角度分析张杨电影,前三章总结张杨电影具有“圆满和谐”、“持中谐和”、“中庸有节”的“中和”影像美学风格,最后一章指出秉持“中和”的价值度量观念,张杨在商业艺术间尽力维持平衡。本文主体分为五部分:首先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并在文献综述中详细概括了前人对张杨电影的研究、此前对“中和”电影风格的研究。第一章着重分析张杨电影的情感倾向、价值取向与主题流变,并总结张杨电影“圆满和谐”的主题旨趣。第二章从电影的情节结构、电影节奏与人物塑造三个角度分析张杨电影“持中谐和”的剧作风格。第三章分析其电影“质朴恬淡”的声音画面特点与声画塑造的“喜怒有节”的情感表现,总结出张杨电影“中庸有节”的声画特征。第四章指出在“中和”的价值度量观念指导下,追求商业与艺术的平衡成为其电影传播的特点。自1999年处女作《爱情麻辣烫》上映以来,张杨共有9部电影与6部短片进入大众视野。张杨电影中既包含着第六代导演展现城市生活、刻画边缘人物、个人生活体验再创作、注重纪实性的镜头语言的特征,又具备相较典型的第六代导演的愤世嫉俗与个性叙事更加平衡、中庸的特征。本文认为,张杨电影是对第六代导演的一次注释,也是对第六代导演的一种补充,从“中和”角度出发研究张杨电影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图文】:

影像,传播模式,观众


了“板块穿线结构”、在《无人驾驶》中采用了“多视点叙事”与个人艺术表现的平衡,反而给观众带来和谐的观影体验,我针对张杨的情节叙述方式所归纳的以下三点。读与故事建构的平衡·霍尔以“编码/解码”理论探讨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在《编信息的被传送不等于被接受”[26],这意味着电影生产者创作的一定几率不能被观众解读,当导演对影像的建构与观众对影像观众才能准确解读电影传递的信息。板块结构、套层结构、多事结构常出现于张杨电影之中,然而出于对普通观众的理解、通常会给予观众清晰的逻辑线索、时间线索使观众更易于理解事建构间的平衡。

人物关系,石头,图谱


第二章 中和风格的剧作表征:持中谐和人物紧紧围绕“宝石”展开行动,产生了“夺宝”与“护宝”这对最主要的矛盾。主要矛盾之下,三组“夺宝”人物因为共同的“夺宝”目标而形成了竞争关系,构成剧中的第二级矛盾。同时,,每组人物间还存在内部分歧,如道哥与他的两个小弟因为行事风格不同产生的内部分歧,护宝小队中包世宏手下护宝不力与包世宏护宝心切形成鲜明对比。每组人物内部之间因为个人私心、能力差异导致的矛盾共同构成了《疯狂的石头》的第三级矛盾。从主到次《疯狂的石头》包含三个层级的矛盾,这三个层级的矛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观众需要极高的专注力、迅速的理解能力观看该片。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瑜;;电影传播效果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2015年11期

2 封燕;;巴赞电影理论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响探究[J];电影文学;2012年11期

3 王云;;三类幸运结局:中国古代戏曲与好莱坞电影之比较[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1期

4 闻静;邵泉;;成长中的“新生代”——张杨的麻辣人生[J];电影文学;2008年21期

5 高海波;;拉斯韦尔5W模式探源[J];国际新闻界;2008年10期

6 仉雨平;;浅析影视艺术中色彩的功能性[J];电影评介;2007年16期

7 张杨;张巍;洪帆;谭政;高博洋;;拍给更多人看的公路电影 张杨访谈[J];电影艺术;2007年02期

8 黄德泉;论电影的叙事空间[J];电影艺术;2005年03期

9 周星;论中国电影教化传统与道德表述特点[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10 郑洞天;“第六代”电影的文化意义[J];电影艺术;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熊英英;国产系列电影传播效果研究(2010-2016年)[D];广西大学;2017年

2 段琴琴;“礼仪”象征与周代“中和”审美观念[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然;我国商业电影票房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4 李颖慧;大众化与个人化之间的平衡[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维;中国第六代电影的审美特征[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89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89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