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医疗题材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及其艺术表现

发布时间:2020-06-05 12:20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大众愈发将目光聚焦在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等民生问题上,医患关系因此成为广受关注讨论的社会热点话题。医疗题材纪录片作为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及社会各界沟通的有效媒介,在如今种类繁多的纪录片类型中逐步发展起来,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突破,尤其于2010年起先后向大众呈现出一系列真实反映医疗卫生环境、展现医患复杂关系的优秀纪录影片。为缓和医患矛盾、正确把握社会风向、构筑优质健康的医疗体系架起了希望的桥梁。本文是对医疗题材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及其艺术表现所进行的探索与研究。首先对历年中外医疗题材纪录片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归纳总结出当前此类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并据此对其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选取国内外优秀医疗题材纪录片作为研究样本,例如周全导演的《人间世》、陈为军导演的《生门》、王昕轶导演的《急诊室故事》,美国ABC播出的《霍普金斯医院》、《纽约医务组》、《波士顿医务组》等优质且丰富的影像作品,运用人文哲学、影视艺术学等相关理论结合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等方法对此类题材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及艺术表现手法做深入的剖析与解读。通过对比中外相关纪录片及自身毕业作品,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做出总结及展望,以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特色之路。本文由绪论及五个章节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研究的可行性及创新点。第一章首先对医疗题材纪录片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此类纪录片的中外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及归纳,将理论概念作为研究基础展开对医疗题材纪录片主要特征的探究与挖掘。第二章结合医疗题材纪录片及新闻报道等众多相关文字影像资料并通过其展现出的对患者的关爱与照拂维护生命尊严、对医者的理解与信任树立职业信仰、对大众的呼吁与引导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意义等三个层面展现人文价值在医疗题材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章是基于人文价值角度对医疗题材纪录片的艺术表现手法研究,以叙事学与视听语言作为理论基础,分别选取叙事特色中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手法,视听特色中的视觉语言、听觉语言探讨和分析医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技巧策略及影像表现手法。第四章导演阐述是对笔者毕业作品创作理念和心得的展示,同时也是对影片存在问题与缺陷的总结反思。在这一章节,笔者亦对以后自身专业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第五章思考与展望部分是对当前医疗题材纪录片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的可行性解决方案,更是为寻找未来适宜此类纪录片发展的中国特色之路给出的建议与期许。
【图文】:

纪录片,题材,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究总体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17 年达至高峰,但在 2018 年有些微下滑迹象。随着 2019 年 1 月 1 日《人间世第二季》的开播,相信医疗题材纪录片又将迎来新一波的话题讨论。因此对医疗题材纪录片进行更加细化、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名医,患者,烟台


图 2-1 《人间世》第一集《救命》 图 2-2 《人间世》第一集《救命》医院并不只有矛盾与暴力,更多的是感人至深的爱与坚持,是对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前段时间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小视频真实记录了烟台栖霞人民医院的突发状况,面对突然晕倒在电梯旁的脑出血患者,王亚萍与其他四名医护人员听到求助声后及时赶到,合力将患者翻转身后,持续做胸外心脏按压 300 多下,用 180 秒的黄金抢救时间为患者争取到了生的希望,,随后五人共同将患者抬上病床推去 ICU 实施下一步救治。180 秒 300 多下心肺复苏,是医护人员的本能反应,也是对拯救生命最迫切的原生力量,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坚持。又如发生在与烟台栖霞市同名的南京栖霞区的急救故事,栖霞区急救中心分站的邱晓宏医生,在凌晨 4 点出救时遇到了患者家属的殴打,但他没有还手并坚持将病人送往医院,及时拯救了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身上多处淤青与伤口并没有阻止他救人的脚步,他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这是一名医生对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维才;;纪录片《四个春天》文化之维:故园回望的温情感伤之旅[J];电影评介;2019年06期

2 赵鑫;陈旗;;“互联网+”语境下纪录片创新发展的再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王海旭;;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文化传承[J];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15期

4 陈烨伟;;新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J];大众文艺;2019年16期

5 孙延凤;;纪录片中的音乐:一种符号学解读——以纪录片《180°以南》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9年07期

6 蓝疆;;纪录片创作中关于细节的几点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年24期

7 刘一鸣;陈文楷;;“出版+纪录片”发展模式刍探[J];出版发行研究;2019年08期

8 刘安琪;;传承与发展:纪录片重返大荧幕的曲折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14期

9 李鹂璞;崔颖;;对平凡人生的真实记录——影评纪录片《四个春天》[J];新闻传播;2019年13期

10 司徒兆敦;;纪录片创作中的“作者”意识——张以庆纪录片研究[J];长江文艺评论;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梁仁红;;纪录片创作是一场修行——《长城:中国的故事》总导演手记[A];万里长城(2015年合订本)[C];2015年

2 巩晨;严涵;卢雪;;冰雪运动项目纪录片《红军冰球队》的叙事特点研究[A];2018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8年

3 周选州;;“一带一路”背景下网络直播对纪录片创作的思考[A];人文学术·创新与实践[C];2018年

4 张海洋;唐楠;;另一种视角看待中国北方少小民族生存问题——顾桃访谈录[A];共识(2014春刊11)——新丝路新思路 新常态新常识[C];2014年

5 郭艳梅;;试析新十年中国大学生DV纪录片创作[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于丽娜;;《四个春天》:拙朴影像下的诗意栖居[A];影博·影响(2019年第01期 总第119期)[C];2019年

7 谢寒;;对话张楠导演:《黄河尕谣》探讨个体如何自处[A];影博·影响(2019年第01期 总第119期)[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小易;打响“纪录浙江”品牌[N];浙江日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张洁;纪录片网生时代什么样?[N];天津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吴晓东;纪录片悄然崛起 85.9%的人去年看过纪录片[N];中国青年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蒲波;我搭上了纪录片飞速发展的“时代快车”[N];中国艺术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王莉;纪录·情怀·梦想[N];甘肃日报;2018年

6 廖健太 张万英 薛可扬;甘肃纪录片40年:记录时代 歌咏陇原[N];甘肃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蒋天羚;纪录片里的中国故事[N];团结报;2018年

8 林沛;互联网让纪录片充满可能性[N];中国文化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张璐;王建国:新时代的纪录片创作应有新的标准[N];中国艺术报;2019年

10 周慧虹;纪录片创作何必跟风[N];吉林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阿拉腾塔娜;内蒙古电视台生态主题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2 杨会;从视觉节奏到生命律动:诗意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苗元华;中国新时期纪录片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1978-2015)[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5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仇蓓蓓;影视修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倩云;当代工匠题材纪录片创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王琳琳;迈克尔·摩尔纪录片主观化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3 孟宜萱;现象学视域下沃纳·赫尔佐格纪录片“狂喜的真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杨盈;比尔·尼科尔斯纪录片理论的轨迹[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弘扬;非遗类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卢浩菊;生态纪录片中的垃圾美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7 陈泽皓;当代中国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国际传播现状(2012-2017)[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8 刘九洲;口述体纪录片的影像表达路径[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9 周选州;微纪录片中的工匠精神表达[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10 刘鑫;情感在人物纪录片中的影像化表达[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98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98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