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论美剧中的酷儿和酷儿美剧

发布时间:2021-07-29 11:53
  本文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典电视剧和酷儿电视剧《同志亦凡人》《拉字至上》作为文本研读,酷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首先以酷儿电影的理论和历史作为关照,来简单梳理美国酷儿电视剧和电视剧中的酷儿形象的变迁,为酷儿电视剧定位。分析美剧中的酷儿现象和酷儿美剧的特征,基于影视叙事学、酷儿理论、接受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文本进行人物角色的选取塑造、影像呈现、受众的接受、主题价值分析等多个层面来解剖美国酷儿电视剧的成功之道,挖掘出酷儿电视剧对社会的映射,及其背后的深层的内涵。电视剧是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美剧中的酷儿角色的出现就是对酷儿社会的反映。酷儿理论及关于性别的定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美剧中酷儿角色的发展有着一致性,所以要阐述酷儿影视的发展过程,首先要论述的就是酷儿理论的历程。本章第一节对酷儿理论、酷儿运动史上的大事件进行简要梳理,从而使得酷儿及酷儿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清晰化,以此来阐述酷儿在社会历史层面上的自我建构。第二节对20世界90年代以来的美国电视剧中的酷儿形象进行细分,说明酷儿的叙事主体在美国电视剧中的的酷儿化建构,以及酷儿形象的变迁。本文重点阐述酷儿电视剧是如何营造了以酷儿为核心话语的生态圈,怎样建构了独立于主流社会之外的非异性恋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趣的乌托邦社区。酷儿电视剧是如何通过对异性恋父权社会的价值观的解构,从而使得酷儿处于叙事话语的绝对中心。酷儿电视剧的精神核心就是对代表了社会正统的异性恋父权价值观的反叛,《拉字至上》作为女性酷儿电视剧更是面对了来自社会正统和男性酷儿群体的双重压力,所以本章就以《拉字至上》为重点案例分析女性酷儿电视剧是如何达成了女性话语的核心。但在研究中不可忽略的是,酷儿电视剧生存的大语义场是大众传媒,在与大众传媒互动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到主流的收编,并非是一味的对主流的反抗。本章第二节就叙述了酷儿电视剧在叙事主题上的主流建构,实现了酷儿电视剧的反叛与复归,这实际上也昭示了酷儿群体在动的性别欲望的表层之下,生而为“人”的不变的本质和追求。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9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流变:从酷儿到酷儿电视剧
    第一节 从同性恋到酷儿
    第二节 电视剧中的酷儿和酷儿电视剧
第二章 反叛:影像的酷儿景观
    第一节 酷儿身体景观
    第二节 酷儿群体景观
第三章 回归:对主流形态的回归
    第一节 女性话语的回归
    第二节 主题价值的回归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艺;;中国耽美题材网络剧的发展现状与受众心理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20期

2 汪罗;;“酷儿”们的属地:媒介性与空间政治[J];东南传播;2015年10期

3 边防;;“酷儿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同性恋空间演化与变迁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年03期

4 苏丽;喻晴;;《拉字至上》中多重女同性恋主题分析[J];电影文学;2014年04期

5 邓珍珍;;结合酷儿理论分析当代华语同性恋电影[J];电影评介;2013年09期

6 张玲;;浅析酷儿理论视角下的同性恋影视作品[J];电影文学;2012年16期

7 刘丽凤;;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性别与性:后现代女权主义与酷儿理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熊晓霜;;《同志亦凡人》:边缘的狂欢[J];电影评介;2009年17期

9 李二仕;;酷儿理论与电影[J];当代电影;2009年06期

10 李二仕;;新酷儿电影[J];当代电影;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平;同性恋银幕形象的演化与身份建构[D];武汉大学;2013年

2 桦桢;第二次浪潮之后[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边静;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左韵娜;我国耽美网络剧的传播特征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浙江传媒学院;2017年

2 蓝芳梅;香港女同性恋电影的形象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7年

3 张璐;密柜影像:中国内地酷儿电影的话语困境和发展走向[D];西南大学;2016年

4 季爽;耽美网络剧的受众分析[D];辽宁大学;2016年

5 唐曼曦;深情暗涌—香港同性恋电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跃;反叛与重生[D];郑州大学;2014年

7 李甜甜;网络传播中的酷儿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青青;“酷儿”意蕴的影像表达[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苏威;耽美文化在我国大陆流行的原因及其网络传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00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00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2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