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香港电影(1997-2006)美学精神初探

发布时间:2020-06-15 23:06
【摘要】:香港电影是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相对于大陆有其独立性。选择1997-2006年香港电影,是因为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及孤岛特质。它不像九七之前香港电影黄金时期那样“尽皆过火,尽是癫狂”,也不像CEPA之后人们所说的“港片不港”,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呈现出某种撕扯。香港导演们各尽所能,推动了香港电影的多元化发展,但在美学诉求上却呈现出一致性,即统合于香港电影的美学精神——多民族碰撞中映射香港社会现实、建构主体、在人文关怀中呈现“孤岛特质”。从华语电影概念建构角度,对1997-2006年香港电影美学精神的研究为华语电影概念的丰富和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为了阐释香港电影的美学精神,论文试图运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从内涵界定、故事题材、风格及美学特质与功能等维度逐层展开研究。论文包括引言和结语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侧重梳理香港电影研究的现状,凸显出选题的研究价值,确定以香港本土导演拍摄的反映香港社会生活的影片为主体,阐明了选择1997-2006年香港电影的理由。并阐明了研究的理论意义。正文第一部分选择族群形态、人文反思和审美心理三个关键词,从三个方面阐述1997-2006年香港电影美学精神。第二部分提出“香港题材”概念,以香港社会的现实关怀和对香港人身份的思考为分类标准,提炼出香港故事的三种题材类型——怀旧与武侠题材指向历史与现实身份的寻觅和重构;现实题材侧重边缘人个体的写实表述;鬼怪题材借助鬼怪世界暗喻香港人的现实恐慌。第三部分围绕“香港风格”的概念,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论文以展现香港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变迁以及精神困境为标准,选出陈果、王家卫、杜琪峰代表三个维度的导演——陈果代表专注于香港社会现实的揭露,用纪实性的镜头记录香港回归后社会及人的生活变化;王家卫代表专注于形式的创造,揭示回归后香港人的精神困顿;杜琪峰代表尝试将现实内容与形式创造、艺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推动香港电影本土复兴。这三位导演代表了这一时期美学精神探索的三个层面。第四部分以“孤岛特质”为基础,探讨这一时期电影中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功能。“孤岛特质”是这一时期香港电影的内在发展推动力,人文精神呈现出现实主义品格。在此背景下,香港电影以影像寻求历史依托和主体性想象,而其社会功能即是以“孤岛特质”解构无根感,增进对中华历史参与感以实现主体性建构。结语部分提出1997-2006年毕竟只是香港电影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为2006-2017年这十多年的香港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7-2006年香港电影美学精神是“香港精神”向“新香港精神”过渡在电影上的呈现。电影是一个民族/地区的影像志。即使在商业外壳包裹下,香港电影也在努力记录着香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在1997-2006年,香港电影导演们不断在形式和内容上创新变革,同时又将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融入影片,使这一时期的电影成为香港电影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9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宁;;文化突围与本土性回归——试论“新香港精神”在香港电影中的呈现[J];当代电影;2015年10期

2 李成蹊;;侯孝贤电影的文化身份及其意义[J];创作与评论;2015年18期

3 霍胜侠;;为边缘者发声:邱礼涛独立电影中的跨界文化实践[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4 蒋林芳;刘郁琪;;从恐怖片看香港文化身份的自我寻找与构建[J];城市学刊;2015年02期

5 赵轩;;“港产”、“港味”与艰难转型——评李碧华鬼魅系列电影《迷离夜》、《奇幻夜》[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年04期

6 强世功;;国家认同与文化政治——香港人的身份变迁与价值认同变迁[J];文化纵横;2010年06期

7 陈犀禾;刘宇清;;华语电影新格局中的香港电影——兼对后殖民理论的重新思考[J];文艺研究;2007年11期

8 张颐武;;后原初性:认同的再造和想象的重组——反思1997—2007香港电影的“中国脉络”[J];文艺研究;2007年11期

9 李道新;;“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时间体验与历史观念[J];当代电影;2007年03期

10 蒋述卓;王莹;;恐怖·对抗·焦虑——陈果转型作品《饺子》的三重解读[J];当代电影;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伶俐;“后九七”香港电影的叙事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南博采;周蕾理论批评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志芳;后现代语境下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黄莉;论王家卫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佟文玲;飘零与复归[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秋;王家卫电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15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15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