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斯拉沃热·齐泽克电影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承展开研究。由于出生地斯洛文尼亚的社会主义性质,齐泽克从小便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其本人也认为自己是一名贯彻始终的马克思主义者,可是由于齐泽克电影理论中鲜明的拉康风格,使得其电影批评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长期处于被忽略的状态。本文试图厘清马克思主义在齐泽克电影理论中的影响脉络,分析齐泽克电影批评概念是怎样继承吸收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齐泽克电影理论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主要表现为:(1)根据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虚假性”,提出意识形态幻象理论,并以电影作为社会中存在的幻象艺术,通过批判幻象艺术揭示以遮蔽实在界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运作原理。(2)根据马克思“拜物教”理论重述拉康的“征兆”和“剩余快感”概念,分析它们如何支撑幻象、阐释幻象、进而穿越幻象,达成人们与实在界的初遇。(3)延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形式的辩证性思考,提出凝视辩证法与缝合式批评法,这两种方法引领人们遭遇实在界,为打破旧符号秩序、重建新秩序创造了可能,并成为齐泽克“视差”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部分,分析齐泽克电影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主要表现为:(1)齐泽克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理论基础上,结合精神分析理论将“异化”划分为构成性异化与被构成性异化两类,丰富了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的外延。(2)齐泽克延续了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功能的理念和对大众被动性问题的思考,在拉康主体论基础上打破了原有的二元对立,建立了莫比乌斯环式的悖论式思维,拓展了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文化批判的精神分析领域。第三部分,阐释齐泽克与拉克劳、墨菲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分析齐泽克对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发展。主要表现为:(1)分析齐泽克电影理论对拉、墨“霸权接合”理论的继承和对其“空场普遍性”的批判。(2)分析齐泽克对后马克思主义的拉康化发展。通过对拉、墨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齐泽克揭示出后马克思主义整体上的无根基性,并以拉康理论中的实在界对抗后马克思主义的根基虚无,论述实在界的物质属性。(3)齐泽克提出极具拉康特色的电影唯物主义,在电影世界中巩固了实在界的根基属性和物质属性,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基础上,将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进行了拉康化的改装,从而发展了后马克思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0-0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一)齐泽克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
(二)齐泽克电影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三)电影理论研究者对齐泽克马克思主义维度的忽略
二、文献综述
(一)个人著作与译介文献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框架
第一章 齐泽克电影理论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观点的继承
一、齐泽克用意识形态理论批评幻象艺术
二、齐泽克用意识形态理论重述拉康的“征兆”概念
三、齐泽克用意识形态理论重述拉康的“剩余快感”概念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发展
一、齐泽克的马克思主义凝视辩证法
二、缝合式批评
第二章 齐泽克电影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发展
第一节 齐泽克与法兰克福学派
第二节 齐泽克电影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和发展
一、齐泽克对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的继承
二、齐泽克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立场”的继承
第三章 齐泽克电影理论对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发展
第一节 齐泽克对后马克思主义“霸权接合”论的继承借鉴
第二节 齐泽克对后马克思主义“空场普遍性”理论的否定
第三节 齐泽克对后马克思主义拉康化
一、齐泽克用拉康的“实在界”概念对抗后马克思主义的“虚无”
二、齐泽克电影唯物主义立场中的拉康特色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小路;;美术教育中的“技艺”还是“反技艺”——来自于弗兰兹·齐泽克的启示[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张历君;;穿越“9·11”的幻象——读齐泽克的《欢迎光临真实的荒漠》[J];南方论丛;2009年01期
3 谢亚洲;张艳艳;;齐泽克的列宁主义革命观——试论“回到列宁”的行动式革命意义[J];社科纵横;2018年02期
4 李西祥;;从列宁到行动:齐泽克革命观的批判与反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年03期
5 赵淳;;幻象的三个侧面:齐泽克文学观研究[J];外国语文;2016年06期
6 杜娟;;齐泽克对主体辩证结构的阐释[J];学术交流;2017年02期
7 林哲元;;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四种对抗到新无产阶级——论齐泽克的革命主体论[J];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07期
8 于琦;;论齐泽克从精神分析到政治哲学的思想进路[J];国外文学;2014年04期
9 杨慧林;;“反向”的神学与文学研究——齐泽克“神学”的文学读解[J];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2013年Z1期
10 何李新;;论齐泽克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万书辉;文化文本的互文性书写:齐泽克对拉康理论的解释[D];四川大学;2007年
2 莫雷;穿越意识形态的幻象[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昕亭;作为政治批评的缝合式批评—齐泽克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袁小云;论齐泽克对主体性的意识形态论证[D];华侨大学;2012年
5 赵伟;齐泽克对拉康欲望理论阐释的理论转向及其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菡婷;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兆卉;齐泽克电影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承[D];集美大学;2019年
3 马孝怡;齐泽克的文艺幻象观[D];河北大学;2019年
4 陈欢;齐泽克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5 刘司墨;论齐泽克性化的主体性[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年
6 陆文甫;他者凝视下的审美主体—齐泽克美学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7 马炎;论齐泽克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与推进[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铌;齐泽克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唐江南;斯拉沃热·齐泽克的大众文化理论[D];湘潭大学;2013年
10 安苑;齐泽克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功能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
2721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2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