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文化记忆的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1:40
【摘要】: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和平发展为前提,建立与沿线国家的联系从而顺应人们同心同力打造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之希翼。纪录片作为写照生活、传播文化、回顾历史的艺术载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其赋予了新的使命,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为“一带一路”相关纪录片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捕捉着历史的身影,用文化的积淀和记忆的唤醒打造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用影像向观众呈现“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各国彼此之间做出的巨大努力,记录历史、注重当下,是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纪录片类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创作价值和传播价值日渐彰显,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聚焦“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文化记忆的建构研究。为了引起沿线国家人民的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更好地传播“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借用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符号挖掘内在的文化记忆,照向过去又照亮未来,文化记忆的唤醒对完成该题材纪录片的使命,推动实现与沿线国家人民的情感联结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以文化记忆为内核,文化记忆以“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为载体,“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创作要将文化记忆渗透在选题策划、结构叙事和视听影像表现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以文化记忆理论和纪录片相关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方式,在观摩研究大量优秀“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基础之上对文化记忆在其中的建构进行深入探析,总结基于文化记忆的“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规律,该选题对相关纪录片创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分为六个章节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文化记忆的建构进行研究。第一章对纪录片的理论溯源和定义、“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概念界定以及文化记忆的理论内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理论到阿斯曼夫妇文化记忆理论的内涵,详细分析阿斯曼夫妇的文化记忆理论。从文化记忆与交往记忆两方面比较研究,解读出文化记忆是一种根基式记忆,在“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中通过文化记忆寻找沿线国家的认同感,对文化的传播、记忆的延承、情感的认同、交流的通畅有重要意义。最后,阐述“一带一路”纪录片和文化记忆之间的关系,文化记忆是“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建构的根基以及传承的内因。第二章着重研究“一带一路”相关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和“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中文化记忆建构的价值意义。从创作理念看,该题材纪录片从早期注重纪实宏观表述丝路历史的创作理念,演变到情感干预用写意展现丝路变迁的创作理念,又发展到以文化符号激活沿线记忆的创作理念。创作模式经历了从“画面加解说”到故事化的叙事,再到用文化记忆来构建情感故事的演变。文化记忆作为隐匿在纪录片中的核心基因,通过记忆激发,将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民族风格、交流合作等在“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中文化记忆建构具有塑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价值,具有承载记忆、传承文化的历史价值,具有寻找认同、获得自信的社会价值,具有带动发展、铸就力量的经济价值。第三章主要研究“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主题层面文化记忆的建构。从主题选取的原则以及主题内容的建构进行挖掘。“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选题要注重于激活记忆的共同文化,选题应承载全球影响下的合作交流,选题应饱含情感认同下的人文关怀。在此基础上,挖掘主题内涵,以历史记忆为主题、以交流合作为主题、以家国梦想为主题。“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以文化记忆为根基,用历史文化主题展现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完成对历史记忆和地点记忆的建构,用交流合作的主题完成对商业记忆的建构,用家国梦想的主题完成对沿线国家共同记忆的建构。第四章结合纪录片叙事学相关理论,研究“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叙事层面文化记忆的建构。本章通过叙事元素的显现、叙事手段的营造以及叙事视角的搭配来触摸历史痕迹,拓宽记忆空间,重塑文化记忆。在“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中,叙事元素中的故事事件的讲述、人物传奇的演绎、环境氛围的营造均是激发文化记忆的有效途径,符合受众心理。在叙事手段中,故事化的建构、真实再现的场景、象征符号的挖掘,都是历史和现实之间的交融,不仅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对填补记忆空白有着极高的价值。在叙事视角方面,通过全知视角的客观记录、限知视角的情感升华以及中立视角的跨文化呈现,在准确传达历史信息的同时,饱含人情冷暖,增强了文化记忆在“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中的表现力度。第五章主要研究“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视听层面文化记忆的建构。分别从视觉和听觉领域组成一个分析系统实现对文化记忆的建构。在视觉领域通过景别、光色、构图等视觉元素打造审美体验的同时,描绘的历史的沧桑、时间流转,将融于纪录片中的内在文化记忆,通过外在的视觉元素描摹出来。听觉层面作为记忆的支撑力量,通过人声、音乐、音响渲染宏大的气氛,架起情感的桥梁,让沿线观众在共同的文化记忆中唤醒情感认同和价值的认同,唤起人们对于文化、对于历史、对于美的潜在记忆,引发共鸣的同时,以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凸显文化记忆在其中建构的重要意义。第六章畅想“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文化记忆建构的未来发展前景。分别从“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策略以及建构的启示展开叙述。全球化大背景、新媒体的发展为“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创作和传播的平台,通过依靠记忆内核,激发题材创新和把握媒体优势,完善传播机制,达到“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传播效果的最优化,是“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未来发展策略。同时,借助“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兼顾传统与现实、陆地与海洋两大特点,获取“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文化记忆建构的启示,将世界连接,让更多的“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为构建共同体而贡献力量。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研究,以文化记忆为根基,以“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为载体,来寻找沿线国家记忆的“契合点”,在“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获得沿线国家广泛认同的同时,将“一带一路”倡议传播至沿线国家,建立国家之间的联系,探索文化背后的情感,以文化记忆的力量促进构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52
【图文】:

中国网,普及率,互联网,手机


图 0-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同时,数据显示(如图 0-2)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8.17 亿,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 98.6%,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各类手机应用的用规模不断上升,互联网服务也呈现智慧化和精细化特点。②手机网民的数量扩大,为

网民,纪录片,题材,全球化时代


图 0-2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作为文化传播重要式之一的纪录片,“一带一路”倡议为其赋予了新的使命,也为“一带一路”相关纪片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发展与机遇。①近几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与推进,

本文编号:2729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29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3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