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伊纳里多导演“隔阂三部曲”的隐喻化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4 15:08
【摘要】:本文以墨西哥电影三杰之一的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Alejan-dro GonzalezIarritu)的“隔阂三部曲”(《爱情是狗娘》(AmoresPerros)、《21克》(21 Grams)、《巴别塔》(Babel))为文本依据,从意象、神话—原型和文化哲学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伊纳里多用三部影片共同表现“隔阂”主题的思想脉络和艺术方法。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伊纳里多及其“隔阂三部曲”的创作背景,并提出隐喻化叙事是“隔阂三部曲”的主要艺术方法。第二章从意象层面分析了“隔阂三部曲”的隐喻意义。笔者将“隔阂三部曲”中多次出现,并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分为物质性隐喻意象、动作性隐喻意象、空间性隐喻意象,从而分别分析了这三类意象所指向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隔阂”主题。第三章从神话—原型层面分析了“隔阂三部曲”的隐喻意义。在这一章中,笔者试图揭示伊纳里多的宗教背景与其隐喻化叙事的内在联系,从“该隐杀弟”、“巴别塔”、“21克”和“禁言”四个神话原型的分析中去发现“隔阂”主题深层的精神内涵和信仰根基。第四章从文化哲学的层面分析了“隔阂三部曲”的隐喻意义。在本章中,笔者力图探讨“隔阂三部曲”通过隐喻化叙事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规则之间的“隔阂”的揭示,从而发现了伊纳里多电影与存在主义哲学的某些内在联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试图从意象、神话—原型、文化哲学三个层面多维度地分析“隔阂三部曲”的隐喻化叙事及其所揭示的“隔阂”主题;2、尝试性地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拉康的镜像学说和三界理论、存在主义哲学等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和研究伊纳里多电影。3、笔者力图沿着隐喻化叙事这一艺术方法,去探寻伊纳里多电影对人类生存境遇、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的探索意义。这些思路和尝试虽难度较大,且有欠深入,但也算做了一点创新性的努力。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月;;多源·散乱·非线性——伊纳里多的电影叙事结构对现代人精神境遇的映射[J];当代电影;2010年09期

2 李越;;隐喻的认知研究:解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3 童煜华;;90年代以后墨西哥电影研究[J];当代电影;2006年02期

4 让-保罗·萨特;周煦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J];外国文艺;198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韦语斯;论拉康“镜像阶段”及相关主体理论[D];吉林大学;2015年

2 郝波;拉康镜像说对电影理论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王为维;姜文电影的空间隐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1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41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d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