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农业科教片叙事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6:31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推动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与繁荣、增强农民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发展的首要工作,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科教片凭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成为宣传对农政策、普及文化知识、推广农业科技、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有力手段。农业科教片以服务“三农”为创作核心,力求从科技兴农、教育兴农、绿色兴农、电商兴农等多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建设好绿色、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由此,它的创作价值和传播功能也日益彰显,农业科教片的深层次、细致化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农业科教片的叙事手法,同众多影视艺术形式一样,叙事作为农业科教片必不可少的重要创作元素,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表现方式传递出科学严谨的科技新知识,使广大农民受众看得明白、学得容易、用得放心,满足其讲究实惠、注重实际的普适心理和需求,以达到启迪思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目的。在竞争激烈的影视环境下,为了实现农业科教片的价值功能,提升我国农科类电视的质量和传播效果,需要打破常规乏味的叙事思维模式,讲究实用灵活、精巧实效的叙事手法和策略。本文叙事手法的研究建立在农业科教片创作与传播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农科类视频相关案例以及自己的实践创作,并运用文献、个案、实践等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本文研究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谈及农业科教片的作用和受众分析,论述了农业科教片的重要作用,肯定了农业科教片存在的价值意义,它能够响应国家农业政策的提出,传播科学实用的技术知识,提供实时有效的致富信息,同时还可以保证国家的食品卫生安全;接着通过探讨农业科教片的受众构成及特点来确定其目标群体,农业科教片的受众具有结构相似性、文化水平差异化、信息接收方式多元化等特点。第二章论述农业科教片的叙事结构。文章首先提出观众易接纳的结构形式,即按照事物的发展方向组织结构,按照事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安排结构,遵循受众认识事物的正常思维,以表及里、由浅入深地阐释蕴含的道理。其次是按照选材内容的类别安排结构,使农业科教片的创作层次分明、富有条理。最后还谈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权衡问题,以保证农业科教片的创作质量和传播效果。第三部分论述农业科教片的故事化叙事。本章围绕着“讲故事、谁来讲、怎么讲”的叙事思路展开,分别阐述了故事化的技巧、讲故事的视角选择、讲述故事的方式,并结合视频案例及实践作品进行研究与论证。故事化的技巧能够将事件的发展和受众的认知深化结合起来,符合受众循序渐进的收视心理;科学文化知识在情节中的微妙渗透,可以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适当地引入悬念来满足受众的期待心理,潜移默化地使观众接纳与掌握科技知识。在讲故事选择视角时,可以采用直播互动视角,实现融媒时代实时多屏互动传播;被摄对象视角,赋予事物以活泼生动的人情味;多重视角的调配与融合,使叙事层次丰富饱满,信息传达科学准确。故事的讲述方式中,画面与专家访谈的融合能够增强内容传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将事物进行正反对比可以强调并深化事物本身不同的本质和内涵;出镜记者的现场融入是农业科教片叙事方式的新举措,它通过出镜记者的体验式报道实现观众亲临现场、感知生活的代入感。第四部分论述的是农业科教片的叙事语言。在叙事语言方面,应注意画面镜头的表现力、解说词及配乐的亲民与和谐,适当融入出色的动画、动态字幕和图示等辅助元素,在增强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将知识通俗易懂地传递给受众。第五部分总结了农业科教片在叙事层面的发展建议,针对目前部分农业科教片出现的问题给予了对策,包括叙事形式方面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注重画面内容的完整,讲究表现元素的丰富,要创作出符合新时代新发展的农业科教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953
【图文】:

画面,农科类,农业科教,创作人员


图 4-1 直播画面截图(2018 年 5 月 11 日)农业科教片的制播要符合当下媒介融合的大环境,顺应媒体直播平台的繁发展潮流,创作人员应该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上大胆创新、勇于尝试。目前,农科类电视片都是事前制作完成,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选择性播出。这样观

土壤酸化,操作界面


土壤酸化(PS操作界面)

碳酸,操作界面,科教片,农业科教


图 4-3 碳酸形成(AE 操作界面)科教片区别于其它电视片的主要之处在于,它所传达的是准确的科学知示的是严格的技术过程。①那么对于农业科教片中动画的制作需要注意以:第一,禁止动画演示的虚假性。创作人员在遵循动画的艺术创作规律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洋为中用[J];群言;1987年08期

2 张庆棣;重视乡镇干部“非农业化”﨑[J];老区建设;1997年04期

3 焦爱丽;隋丽莉;;我国“去农业化”倾向及“再农业化”理念的提出[J];青年与社会;2013年09期

4 卫丽;樊志民;;立足农业圣地 探究农耕文明——著名农史专家樊志民教授访谈录[J];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研究论丛;2015年00期

5 李新然,方子节,普雁翔;试论女性农业化对农村妇女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0年05期

6 姚颖;;项目管理在推进山西农业化进程中的作用[J];山西科技;2015年02期

7 吴秋颖;隋丽莉;;刍议“再农业化”必然性及其发展理念[J];中国外资;2013年22期

8 余碧霞;姜晓斌;徐基艳;黎晓明;;防空洞农业化利用的研究进展[J];园艺与种苗;2019年04期

9 孟灿文;农村劳动力的非农业化[J];中国统计;1997年04期

10 邵云环;;南《社会主义》杂志谈农业人口的非农业化[J];经济学动态;1982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内江市副市长 田文平;关于打造丘区现代农业产业的思考[N];四川经济日报;2017年

2 罗利 韩志强;左中70%的农户靠农业化增收[N];通辽日报;2006年

3 孟建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迎接城市农业化革命[N];中国建设报;2008年

4 本报通讯员 田野 张亮;城镇化带动农业化[N];榆林日报;2013年

5 实习记者 刘霞;我省新型农业化抗旱之中显成效[N];云南政协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聂北茵;中国农业如何逆势而上[N];中国青年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赵晨;LED农业化前景“光明”[N];中国电子报;2013年

8 李建波;谁能解农业院校“去农业化”之忧?[N];广州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过国忠;地少人多,无锡农业不拼产量拼质量[N];科技日报;2018年

10 卢旭峰;印江推进工业化农业化“互动”发展[N];贵州民族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付利刚;农业科教片叙事手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李宜珍;朝鲜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3 王甜甜;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4 林孙枝;福清市设施农业发展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5 胡冰阳;关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马旭东;北魏牧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华飞;日本在东北的农业科研活动与农业统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49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49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a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