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电影”的身体表现和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1 17:55
【摘要】:本文对曾经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伤痕电影进行重读,通过对影像中处于“文化大革命”特殊时代语境下的人物角色所做出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列举和分析,并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关于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的心理学理论,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解释。本文通过对“伤痕”一词的来源介绍,结合文革后时期所创作的涉及“文化大革命”内容的电影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将伤痕电影进行定义。并通过对身体行为及心理动因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人及人性。首先对伤痕电影的概念进行定义,包括伤痕电影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何为“伤痕电影”,并分析伤痕电影与同时期伤痕文学之间存在的联系。然后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数年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伤痕电影中人物的身体行为进行分析。其中包括:(1)伤痕电影中特殊的人物设计,将这些人物形象的特征以及在电影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归类和分析。(2)“成分”所带来的伤痕,将目光放置于文革中被强化、异化了的唯成分论上,分析这种特殊的对“人”的标签化现象给人的身体上的沉重伤痛。(3)主要描绘的是电影中的“反派”人物利用混乱的政治局势对人民进行身体迫害的种种行为。(4)主要描写的便是影片中“正面人物”在面对文革伤害时,身体所做出的一系列或斗争或妥协的身体动作。最后论述“伤痕”电影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借助精神分析学中的生本能、死本能、压抑、认同等观点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和探究。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文革伤痕电影中人物的身体表现和心理分析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重读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905
本文编号:2750733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宝富;吴小溪;;时代事件的物质复现和身体符码的文化意义——以电影《芙蓉镇》为例[J];新闻界;2008年06期
2 陶东风;新时期文学身体叙事的变迁及其文化意味[J];求是学刊;2004年06期
3 袁小平;;关于改革电影事业管理体制的我见[J];电影艺术;198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本文编号:2750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5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