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求索“崭新的影片”—张暧析电影现实主义论

发布时间:2020-08-15 11:55
【摘要】:本文是对张暖忻电影现实主义的研究,关注的是张暖忻的电影实践与新时期以降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方面,张暖忻的电影作品传达了她对社会历史变迁的具体观察、思索与反应;另一方面,这些观察、思索与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她的电影主题和表达,使其影片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在本文的理解中,张暖忻求索“崭新的影片”的艺术历程,也即其现实主义电影实践的具体展开;她对电影理论、电影创作的整体把握,对“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一艺术目标的持续渴求,尤其是对中国电影美学独特性不断深入的思索、探寻,则在成就其电影实践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我们追溯新时期以降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流变留下了一条历史文化脉络。由此,在回顾张暖忻电影历程的基础上,本文亦尝试以之为线索,探讨1976到1995年间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发展、流变及其困境。研究方法上,本文借用了作家/导演论的基本研究框架,但没有依循惯常方法以主题或关键词来展开作家作品的分析,而更加重视对张暖忻现实主义电影实践的历史性考察,希望联通电影研究与历史研究,从而在文化研究的视域中对张暖忻的电影作品以及新时期之后的中国电影发展与社会现实变迁等问题进行论述。基于上述思考,本文的章节安排是以张暖忻的现实主义电影实践为主线:第一章绪论,通过对张暖忻艺术历程的概述与既有研究的综述,阐明重新讨论张暖忻电影现实主义的意义。第二章主要围绕新时期之初的纪实美学问题,分析张暖忻的早期电影探索,在何种意义上继承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第三章通过将影片《青春祭》与原著小说的比照阅读,说明该片在美学上如何以纪实超越“纪实”,并着重讨论了其银幕主人公的主体性问题,以此回应1980年代中期文化界关于个人与自我的讨论。第四章透过对《北京,你早》的文本细读,论述这部张暖忻现实主义电影的高峰,如何呈现了导演对八九十年代之交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日常生活的观察与理解。第五章则将张暖忻1990年代创作的《云南故事》《南中国1994》并置阅读,分析她在新的社会现实和电影体制下遭遇的创作困境和探索努力。就全篇试图进一步回应的中国电影现实主义流变问题而言,第二章可看作是针对该问题的总论,第三、四章分别侧重个人(典型角色)、社会(典型环境)两翼,第五章则是对其困境、危机的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图文】:

小花,电影,内心,战场


应该在电影中引进、发挥。”邋1邋(图2-5)在电影《小花》(1979)里,我们也很容逡逑易发现黄健中自觉采用了邋“内心程式”的表达,片中赵永生和小花兄妹在战场重逡逑逢拥抱的段落,导演就“插入兄妹童年在林中的旋转,和树梢的旋转,然后用音逡逑响(笑声)和音乐加以烘托和衔接,把彩色片和黑白片组接起来,使过去和现在、逡逑童年和现实浑然一体”。在这里,黄健中没有给小花兄妹安排一句台词,而是力逡逑求“用电影语言替代了文学语言,使悲喜交集的情绪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2(图逡逑

背影,表情,画面,情歌


普少们跑上田边和小伙子们对唱情歌,远远躲在一旁的李纯显得格格不入,她忽逡逑然感到:“看着他们,我又累又丧气,我既不会千活,又不会生活,带着一身的逡逑暮气。”(图3-3)在公社评工分的时候,初来乍到的李纯被评了六分,依波却是逡逑十分,李纯坐在角落里低着头,刚好占据镜头下方四分之一的画面,画面的主体逡逑则被不远处的依波所填满(图3-4)。李纯再一次陷入了困惑:“小伙子们说她多逡逑丽呢!多丽就是好看,好看也能算分?邋”逡逑57逡逑

池塘,门帘,“自我”


这么重要”的时候,电影镜头也随着主人公的视线(图3-9)定格在了池塘的荷逡逑花与_蜓之上。可以说这是第一次,经由“美”的思索与召唤,李纯发现了邋"风逡逑景”。这同时也是一个借由镜中之像确认“自我”的时刻,在下一组镜头(图3-10)逡逑中我们看到的正是李纯将荷花别在头上,收紧衬衣的腰身,对着水池中自己的倒逡逑影顾盼流连。是从这个时候起,主人公李纯被“惊起了”,她的“自我”得以形逡逑成一一不妨说,如果没有这个时刻的到来,那么恐怕叙事者的这全部的回忆都将逡逑无从谈起。这一场重头戏结束于李纯飞奔回家,翻箱倒柜地寻找自己行李中最好逡逑看的衣服;对着一堆色彩单调的衣裤短暂地丧气之后,她抬头发现了挂在门口斑逡逑斓的花门帘……电影第一大段的叙述由此告一段落,当主人公再次出现在镜头逡逑前,她已经换上了自己用门帘缝制的傣家筒裙,馆着小普少式的发髻。逡逑通过上述简短的文本分析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洛特·布朗斯顿 ,李二仕;伦敦电影——从秘密花园到乌托邦时刻[J];世界电影;2002年04期

2 许玄,大功;试论电影的雅俗分流[J];江南论坛;2002年08期

3 张春晓;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数字电影的挑战[J];影视技术;2002年07期

4 邓天颖,张威;透视澳大利亚电影业[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洪帆;从传统到现代——任侠黑帮电影中的日本文化精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贾磊磊;中国电影的数字化生存[J];电影创作;2002年05期

7 ;电影学术书讯[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8 克莱尔·安-沃特金斯 ,陆孝修;葡语非洲电影:历史和当代的视角[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9 陆孝修;北部非洲(阿拉伯)电影今昔[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10 徐溧遥;电影,斯派克·李的娱乐场所[J];当代电影;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东;电影图书的“华丽转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电影票房在上涨,电影图书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钰添 编译;美电影图书的选题角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戴锦华;“学电影的孩子 告别讲义时代”[N];文汇报;2003年

6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7 何勇海;数字电影:高票价的颠覆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8 卫西谛;电影图书:有品位无市场[N];西部时报;2006年

9 卫西谛;大开眼戒:内地电影图书五年记[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胡嵘;奥运官方电影出征全球[N];中国电影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5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6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7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10 冯俊锋;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对电影的管理与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曼;华语“同志电影”的命运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砚杰;中国公路电影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3 黄友丽;俄语电影对白汉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罗丽丽;论中国知青电影的流程与范式[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6 姚昱;浅论战前电影检查制度下的官营与民营电影机构关系[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7 朱敏;试论我国手机电影的突围之道[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桢;绿色之路——中国生态电影三十年(1980-2010)[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杭玫;奇幻电影: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裴培;论电影中的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4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94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4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