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中人机关系认知的两极化研究
【学位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905
【部分图文】:
科幻电影中人机关系认知的两极化研究中经常出现的角色形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半机械化各类义肢的出现、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到如今一些科学家尝对机械手臂的更高级功能开发等等。半机械化人从医学领向科技、体育、军事等各个方面,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电影的世界里,对这类部分身体已为机器人所替代的人类模糊。应该说半机械人的出现让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变得对人机关系的认知也更值得玩味。在电影《我,机器人》(时间舞台已经推至未来的 2035 年,在芝加哥城居住的一勤中意外失去了一条手臂,并在博士的帮助下重新接上了上看没有任何的异常,与正常人别无二致。然而机器就是的逻辑判断却无法理解人类世界里复杂又敏感的感性世界影片的开篇就以一种阴郁沉闷的角色形象示人。
图 2-2 《机械战警》里的男主角属新身体的力量感和未来感,角色的体积比常人壮硕张的肌肉形态,展现出角色超乎正常人的力量感,只才可能以一敌百,成为未来世界里维护和平的战士。类对自身改造的极致想象。毕竟,生命是脆弱的,在受到破坏,而机械正好可以弥补人类的这一弱点。但多,将自身改造的面目全非的同时,人类自我身份认
图 2-3 《新世纪福音战士》里的绫波丽出描绘了这种设定,强大的钢筋铁骨与人类互为唇齿,同仇的意识载体住进机器人战甲中,战甲则作为保护人类躯体的角色设定,使得机器人在形象上可以不那么接近人类,突出整个叙事过程中,机器人却能从角色性格上与人类统一,也冰冷机械里透出的人情味。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唇齿的关系强化。值得一提之处在于机器人和人是通过一套特殊的电脑的联动,所以一旦机械受伤或是毁坏人类作为操控者也会感动的角色设定,更增强了人和机器人相依为命之感,机器人在”的外骨骼的同时,真正实现了精神层面的“合二为一”。求精地造像——人形机器人人的诞生,意味着人类成功用"人造人"的胜利挑战了"上”⑥方还是西方,寻至人类诞生之初,大抵都是由神主导的造像帝造亚当夏娃的故事;中国神话传说里也有“女娲造人”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翠翠;桑琪;;科幻电影中“智能”机器人主体形象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年16期
2 赵萌;;当机器人学会爱——美国科幻电影《人工智能》[J];青少年科技博览;2014年09期
3 范秀云;;恐怖谷理论与动画电影中的逼真人物形象[J];当代电影;2014年06期
4 张经武;;恐怖谷理论及其对于数码影像艺术角色设计的意义[J];文化艺术研究;2014年01期
5 罗岚;;科幻电影中的人形机器人考察——技术哲学和科幻电影对机器人的反思[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年09期
6 王妍丹;;欧美电影中的赛博格形象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7 夏怡;;西方机器人电影中的文化意蕴[J];电影文学;2011年02期
8 张毓强;;电影《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张智华;;拯救人类——评《骇客帝国1、2、3》[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娟;“他者”身体的文化解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魏鸿;科幻电影中人机认同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吴孟逸;新好莱坞科幻电影外星人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时曼卿;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D];西南大学;2015年
5 何梦云;可见的赛博格《银翼杀手》:“后人类身体”的电影造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洪备;美国科幻电影中的科技伦理意识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陈新;好莱坞科幻电影意识形态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袁思远;欧美科幻电影反乌托邦色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高尚阳;试论好莱坞造神运动[D];上海戏剧学院;2014年
10 高媛;当代科幻电影中的伦理问题[D];东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10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1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