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陌生”的孙悟空:经典文学形象的电影改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2 10:30
   孙悟空作为民间虚构的神话形象,在我国早己家喻户晓。文学名著中的孙悟空兼具了人性、猴性、神性与妖魔性的特点,不畏强权、机智勇敢、桀骜不驯、惩恶扬善,是英雄主义的典范。如今,孙悟空这一形象在电影作品中层出不穷,不同创作者塑造出的孙悟空形象差异颇大。在众多影视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便是六小龄童版孙悟空,1986年该版孙悟空正式出现在荧屏上,历经30多年长盛不衰,成为观众心目中的一代经典,人们习惯于把六小龄童版孙悟空作为衡量标准,对“西游”主题影视剧的评价,也多是与央视版《西游记》进行对比。鉴于此,本文首先以“陌生化”为主要理论依据,从外形、语言、行为三个方面,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截止2017年9月)国内有关孙悟空形象的院线电影,如《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悟空传》等,与六小龄童版孙悟空形象做对比,剖析90年代后孙悟空银幕形象的多样化;第二章根据前文分析结果,总结出孙悟空形象电影改编的时代特色;第三章从内外因素入手,分析作为经典文学形象的孙悟空被改编的如此频繁,并各具风格,呈现陌生化趋势的原因;最后一章由孙悟空形象改编的现状上升到经典文学的电影改编,针对现阶段改编电影作品中的不足,从多方面提出改进建议。电影艺术需要向经典的文学作品吸收璀璨的民族文化精髓,而随着新事物的不断发生,逐渐远去的古老文学也需要借助新的传播媒介为自己注入新的血液,为名著培养新的受众群体。《西游记》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小说,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通过艺术再创作,出现了一批批优秀的电影作品。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影视媒介技术的发展,改编文学名著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电影重塑,一方面可以普及文学名著,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稳定票房、提高电影的艺术性。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孙悟空形象的电影改编为例,分析、总结西游电影改编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映射我国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现状的同时,提出应对策略。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可红;;《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叙事回归与人性情怀[J];电影艺术;2015年06期

2 赵士萌;施旭升;;“意义解构”与“大众心理”——从无厘头电影《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说起[J];电影评介;2015年19期

3 于丽;;中国电影衍生品:未来的商机与挑战——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说开去[J];电影艺术;2015年05期

4 任占涛;;试探中国动画造型的民族化之路——以国产动画中的孙悟空形象为例[J];当代电影;2015年08期

5 朱全国;胡星童;;逆向叙事:叙事的另一种可能[J];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6 喻m显

本文编号:2824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24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5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