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献纪录片的“虚拟情景再现”研究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952
【部分图文】:
图 2 纪录片《大国崛起》场景所以虚构与真实是相辅相成的,人们想要真实的历史,则用技术创造一个却与历史相一致的现实。我们不需要拘泥于过去对真实内涵的理解,要以开放维和发展的思维,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真实。文献纪录片应该运用一切可元素不让观众怀疑其虚假的艺术表现手法,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有利于增强感、美感和艺术感。如果形式不服务于内容,画面会是枯燥的、粗糙的、简单机械的、没有观赏性和美感的,传播效果很差,其作品的价值就不可避免的贬“真实再现”手法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使用以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当“真现”能够大概符合受众对于真实的想象时,也是受众自我实现的过程,更利于的融入。创作重大题材文献纪录片最重要的追求,是展示历史魅力,让历史和人物起来。这就需要创作者对创作对象要有真切的理解和感受,不拘泥于“创作者观”的有无、多少、纪实和议论顺其自然,恰当就行;需要创作者具备还原真意识和能力,强化现场实感最大限度地占有、研研和概括内容素材,力求情
纪录片是依靠光线和色彩、动态和静态、点和表面等多方面荧幕语言构成明纪录片的构图、画面形式和结构等与真实的研活并不矛盾。许多业内学技术是促进艺术革新的最为关键的力量,即其对艺术创作的理念有着根本字技术是指利用某些设备对各种信息,包括图表、文字、声音等,转变为传达到电子计算机中识别“0”和“1”后进行处理、存储、传输、传送等为电视纪录片的虚拟技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技术保证,使纪录片在创作手高峰。”
(二)VR 全景技术的运用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的纪录片有着多元化的创作手法,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虚拟图像正在成为纪录片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虚拟现实可以让人造物体和真实的事物一样真实,甚至比现实的事物更真实。”⑩现如今这预言在逐渐变成现实。VR 电影模拟产研的虚拟世界不仅对人的视觉听觉有影响,而且对触觉感官知觉也有影响,沉浸和交互是 VR 电影源起于 VR 技术的本质,也是和其他艺术分型的最大区别。VR 虚拟现实技术和穿戴设备在随着技术的日趋完善而逐渐更新和成熟,无论从呈现方式和内容上纪录片都似乎迎来了全新的变革。VR 与纪录片的起源,始于 2012 年新闻记者 Nonyde la pena 在电影节向人们展示的影片《饥饿的洛杉矶》,这部影片讲述了关于洛杉矶大面积面临食物问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杰;;中流砥柱——电视文献纪录片《胜利》脚本选登(三)[J];紫光阁;1995年07期
2 封丽;;浅议历史文献纪录片的表现手法[J];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22期
3 周晨;;《筑梦路上》:媒体融合时代文献纪录片的创新之作[J];电影评介;2017年20期
4 赵曦;史哲宇;;最大程度切近历史 呈现最真实的长征——文献纪录片《长征纪事》创作模式探究[J];中国电视;2016年11期
5 胡斌毅;;回顾和展望复兴之路——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简析[J];当代电视;2016年12期
6 张国祚;;信仰无敌 精神伟大——文献纪录片《长征》感人至深[J];文化软实力;2016年04期
7 刘景龙;杨雪;;商业型文献纪录片发展趋势研究[J];戏剧之家;2017年02期
8 郭晓伟;;浅析电视文献纪录片《孙中山与南京》[J];当代电视;2017年02期
9 ;孙中山与南京[J];视听界;2017年01期
10 孔祥新;;浅谈历史文献纪录片故事化表达的“5W”——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广西抗战纪事》为例[J];视听;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纲;林小波;胡昌勇;;关于重大题材文献纪录片创作和传播情况的调查报告[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调研成果集(2011年)[C];2012年
2 王睿;;建国以来领袖题材的文献片研究[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3)[C];2009年
3 方乐莺;;档案影视编研产品的价值建构——以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为例[A];建设与文化强国相匹配的“档案强国”论文集[C];2014年
4 沈文;;颂歌献给敬爱的李主席——文献纪录片《共和国主席李先念》[A];纪念李先念同志诞辰95周年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邓秀秀;文献纪录片《内蒙古自治区诞生记》 纪录电影《影像中珍贵的记忆—乌兰夫》在我市开机[N];乌兰察布日报;2017年
2 总制片人 总撰稿 刘涓迅 总导演 李谊;对文献纪录片的一次回归与致敬[N];中国艺术报;2017年
3 蒲麟智 任发源;文献纪录片铭记历史[N];解放军报;2017年
4 记者 李佳宁;回顾党的光辉历程 不忘初心跟党走[N];大兴安岭日报;2017年
5 记者 苏丽萍;央视将播出七集文献纪录片《科学发展铸辉煌》[N];光明日报;2012年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宣传外事办公室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郑昭红,课题组成员:郑昭红、林小波、李纲、梁晨、张长江、桑月鹏、胡昌勇 (执笔人:李纲、林小波、胡昌勇);打造文化强国的影像力量[N];光明日报;2012年
7 记者 祁晓莉;大型文献纪录片《西藏抗英百年祭》开机[N];西藏日报;2004年
8 记者 肖国忠;文献纪录片《思想的历程》弘扬铺路石精神[N];光明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晓 邢虹 见习记者 王昕韵;大型文献纪录片《风范》看片座谈会在宁举行[N];南京日报;2011年
10 特约记者 肖国忠;文献纪录片《思想的历程》弘扬铺路石精神[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唐宁;中国电视文献纪录片价值构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仇蓓蓓;影视修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馨悦;电视文献纪录片的“虚拟情景再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谯金苗;框架理论视阈下文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7年
3 王思洋;我国新时期历史文献纪录片的视听语言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4 KAMAROVA TATSIANA(伊人);中俄历史文献纪录片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艳萍;论我国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D];南昌大学;2011年
6 石盛楠;2000-2010年中国历史文献纪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綦珊;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8年
8 张晶晶;中国政论型文献纪录片的立论模式与论证技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李佳骏;试论中国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的新动向[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冰;文献纪录片的大众化走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0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3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