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杨德昌电影视觉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2:29
   杨德昌是我国台湾著名导演,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手和代表性人物。新电影运动是台湾电影的新浪潮运动,以杨德昌为代表的深受新浪潮思想影响的年轻导演,通过对电影语言的探索实现了对台湾传统电影程式的更新,使得台湾电影得以走向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台湾电影发展的基础。在杨德昌的创作生涯中,始终以台北为关照对象,因其作品谋篇的冷静宏观与布局的温暖细腻,而被称为“台湾社会的手术刀”。杨德昌有着深厚的理工科背景,拥有计算机硕士学位,是优秀的电脑工程师,这也奠定了其作品完整而细腻的整体风格。由于喜爱建筑以及漫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杨德昌转向电影创作,并因深恶刻板传统的影视程式而选择了独立制片,最终运用来源于漫画经验的“用画面讲故事”的视觉叙事手法搭建起个人的美学风格。主题方面,其作品首先强调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过去和未来的联结,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新建立,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富含丰富的现实意义。其次,注重表现社会变革中人的状态,认为环境决定人的命运,因而其影片中存在着丰富的人和环境的互动关系,表现为丰富的场面调度。同时,建筑背景、光影色彩等视觉元素也参与了叙事,视觉与叙事的结合使得其对事件的再现具有当代符号学意义,而这也为视觉叙事研究提供了前提。当代符号学是解构主义盛行后所重建起的跨学科符号学,其突破了形式主义的局限,将内在研究与外围研究贯通起来。其代表性人物米克·巴尔将叙事学引入了符号学研究,通过“聚焦”这一来源于叙事学的概念贯通了图画和语言,在理论上实现了“视觉叙事”的整合,并由此发展形成了视觉叙事符号学理论,开创了艺术史符号学研究的新领域。2013年,视觉叙事分析框架的提出,以引入了全新聚焦系统的人际意义构建机制为基础,结合对概念意义和组篇意义构建机制的分析,实现了框架层面对文本视觉叙事的完整解读。其在理论框架上丰富发展了巴尔的视觉叙事理论,并以其实操性实现了对电影文本的现实关照。本文以视觉叙事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结合巴尔读者倾向的互动机制,透析杨德昌人际意义构建机制的操纵性、概念意义构建机制的表现性、组篇意义构建机制的完整性。分析其电影视觉叙事风格与意义传达的形成机制,为我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与传播层面上国产电影走出去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同时,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实现对新理论框架应用于电影文本研究的实操性的验证。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905
【部分图文】:

汴京,场景,漫画,电影


在谈到他的电影风格时,杨德昌曾解释道:“我想,这不单单和电影有关。我的电影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漫画、美国漫画还有绘画的影响。”①早在童年时期,杨德昌便通过阅读刊载在《漫画大王》上的连载漫画《诸葛四郎》,对用图画讲故事的方式产生了十分的兴趣。这种漫画情结贯穿了他的一生,其作品中便有许多漫改电影,而完成一部动画片,也一直是他的心愿。以至于在完成电影《一一》后,杨德昌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了动画片《追风》的创作中,试图探索以一种更加纯粹的视觉形式表现故事。并通过开设动画网站“铠甲娱乐”,在网站上连载《牛奶糖家族》等来练习动画技巧,可惜由于杨德昌导演的病逝。《追风》没有被完成,不过从风格化的十分钟的样片中,仍然能够感受到杨德昌对于场面调度和视觉安排的功力。

恐怖分子,妻子,空间,视觉引导


从作为旁观者的迷惑中,逐渐了解到海滩上发生的事,而不至于混淆回忆与现实,自如地穿梭于影片的叙事时空而不至于产生认知的错乱,便在于具有交待环境作用的旁观图像的视觉引导机制发挥了作用。从佳莉的担忧到最终离去的过程中,海滩也成为了佳莉与德伟间关系变化的空间载体,具有了故事情节的建构作用,参与了叙事。旁观图像在交待人物方面,也具有视觉引导机制。首先,在拍摄人物的过程中,杨德昌通常采用固定镜头的形式,人物的运动往往是通过场面调度来表现的,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画面中的人物入画与出画往往具有视觉引导作用,观众虽然是被动地随着镜头在场景转换中对人物的跟拍而移动视点的,在观影的过程中却很少产生突兀感,这种流畅的观影体验在于杨德昌对画外空间的运用。除去单独交待人物、刻画人物的单人画面,如在群体画面中,其中的人物通常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交流或待交流的状态。电影中画外空间的营造以及大量的人际沟通占据了影片的表意过程。通过严密的编排,以及人物运动被赋予的视觉引导作用,使得在杨德昌的影片中很少出现接触图像,观众往往无法与人物产生互动,进而呈现出一种疏离客观的视角,而这种视角在人物刻画方面也具有视觉引导作用。

麻将,情侣,漫画


是相对严格且固执的。人物设置的异化,在某种形式上牺牲了人的表演的自由度和创造性,却保证了结构的完整性。各种跨媒介表现形式的运用,牺牲了人物的真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电影的可能性。而异化的人物设置往往通过其夸张的外表(包括服装、形体)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在视觉上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同时,在与其他人物的互动与对比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影片中人物的表现力及代表性,使得观众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影片中人物所代表的群体,进而在影片的人际意义建构过程中,在异化的情感主题下,实现对整体人际关系的把握,进而深入到对人际关系所推动的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中来,具有视觉层面上对主题理解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背面的存在——以《一一》为例探究杨德昌电影[J];大众文艺;2019年16期

2 赵海旭;;杨德昌电影中的青少年形象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年17期

3 赖力;;杨德昌的影像世界[J];文教资料;2016年36期

4 李振宇;姜丽丽;;浅谈电影导演杨德昌及其作品《一一》[J];工业设计;2016年12期

5 卢文超;;杨德昌《一一》:都市漫游下的生存之惑[J];电影文学;2017年14期

6 孟书臣;;杨德昌电影里的女性成长[J];电影文学;2015年04期

7 周勇;;杨德昌电影中的都市教育实验[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02期

8 秦洪亮;;童稚的灵光:杨德昌电影中的现代性突围[J];郑州师范教育;2015年03期

9 杨帅;;关于杨德昌电影美学探究——以影片《一一》为例[J];北方文学;2016年20期

10 石田;;“情怀”党们的胜利,“情怀”党们为什么会胜利——《狼的孩子雨与雪》影评[J];明日风尚;2016年2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山;杨德昌的真实与悲悯[N];光明日报;2014年

2 贾晓伟;孤傲的风景:解读杨德昌电影[N];北京日报;2012年

3 袁蕾;杨德昌:你们究竟想看什么电影呢?[N];南方周末;2007年

4 宋焘;杨德昌的七又四分之一(上)[N];中国经营报;2011年

5 宋焘;杨德昌的七又四分之一(下)[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蒋占贤;杨德昌:台湾社会的手术灯[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早报记者 沈yN;杨德昌,一个永远处在远景的观察者[N];东方早报;2012年

8 韩浩月;别以纪念的名义消费名人[N];今日信息报;2007年

9 韩浩月;别以纪念的名义消费名人[N];中国青年报;2007年

10 Celine;还是要看后脑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璧轩;杨德昌电影中的青少年形象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倩;杨德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3 关卓飞;杨德昌电影视觉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王怡萱;杨德昌电影的身份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杨新士;杨德昌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张烨;杨德昌电影的审美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碧琳;杨德昌电影主题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8 陈睿;杨德昌电影中的都市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蒋俊;形象的理性,艺术的思辨——杨德昌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德建;都市的忧虑[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1997年



本文编号:2834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34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d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