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心目》作品阐释
发布时间:2020-10-26 02:14
我国是盲人群体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以四十五万的数量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至2020年,中国视障群体将达到5000多万。这一庞大群体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关注,他们的出行困难重重加上自卑敏感的心理负担,导致他们只能长期封闭在家中。明眼人轻轻松松可以享受到的娱乐文化生活对他们来说却是天方夜谭。比如电影作为了解世界、体验人类情感的一种重要媒介,是人们很容易获得的一种资源。但也因为其视觉占主导位置的属性让这种大众化传播手段成为盲人的一种极大奢望。视障群体已然存在,他们已然被遗忘在黑暗的角落里。幸运的是,他们中的少数人遇到了一个人,这次相遇彻底改变了他们对“活着”的态度。这个人就是心目影院的创办人王伟力,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大伟老师”。2005年大伟老师在北京市西城区一个古香古色的胡同里租下来一处平房为盲人办起了电影院,十几年来他坚持每周六为盲人讲述一部电影。他希望通过电影讲述帮助盲人打开一扇窗,打破束缚他们走出内心黑暗的壁垒,让盲人也同样拥有享受文化生活的权利。面对北京市逐年递增的高昂房租,他和妻子承担着巨大压力,在重压之下他们不但没有放弃,还为盲人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比如每周五的声乐朗诵课、每周日的盲童英语口语课以及为全国各地盲校录制有声读物等。本次毕业设计用纪录片的形式将镜头对准视障群体和无私帮助他们的心目影院。本文是对纪录片《心目》的阐释,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校期间的理论积累和校外的实践活动为本次毕业设计打下的坚实基础;第二部分从选题、作品形式、人物选择、叙事结构等方面对本片做了简单阐述;第三部主要是从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论述了本片中的制作过程;第四部分是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对一些问题的总结反思。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95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课程学习与本次创作的关系简述
1.1 课程学习与创作
1.2 理论与实践结合
第2章 纪录片《心目》的内容概述
2.1 《心目》的选题和形式
2.1.1 拍摄背景——盲人群体的生活现状
2.1.2 作品的主题与意义
2.1.3 纪录片《心目》的记录形式和角度选择
2.2 《心目》的结构设计
2.2.1 作品的构成元素及段落层次
2.2.2 夹叙夹议——客观记录加主观表达
2.3 人物的选择与刻画
2.3.1 人物的故事性
2.3.2 人物细节的挖掘
2.3.3 人物的动情点
第3章 纪录片《心目》的制作过程
3.1 前期拍摄
3.1.1 纪实摄影
3.1.2 多景别取景
3.2 后期制作
3.2.1 剪辑节奏
3.2.2 解说词的使用
3.2.3 音乐的使用
第4章 纪录片《心目》的突破与反思
4.1 作品的创新性突破——加入互动性
4.1.1 观众参与互动
4.1.2 制作者参与互动
4.2 创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
4.2.1 问题
4.2.2 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6338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95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课程学习与本次创作的关系简述
1.1 课程学习与创作
1.2 理论与实践结合
第2章 纪录片《心目》的内容概述
2.1 《心目》的选题和形式
2.1.1 拍摄背景——盲人群体的生活现状
2.1.2 作品的主题与意义
2.1.3 纪录片《心目》的记录形式和角度选择
2.2 《心目》的结构设计
2.2.1 作品的构成元素及段落层次
2.2.2 夹叙夹议——客观记录加主观表达
2.3 人物的选择与刻画
2.3.1 人物的故事性
2.3.2 人物细节的挖掘
2.3.3 人物的动情点
第3章 纪录片《心目》的制作过程
3.1 前期拍摄
3.1.1 纪实摄影
3.1.2 多景别取景
3.2 后期制作
3.2.1 剪辑节奏
3.2.2 解说词的使用
3.2.3 音乐的使用
第4章 纪录片《心目》的突破与反思
4.1 作品的创新性突破——加入互动性
4.1.1 观众参与互动
4.1.2 制作者参与互动
4.2 创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
4.2.1 问题
4.2.2 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越;;背景音乐在电视专题纪录片中的作用与地位[J];视听纵横;2015年05期
2 陈静芳;梁笑然;;影视作品中剪辑节奏的整体把握[J];科技传播;2014年24期
3 王欣;;电视节目的互动性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年03期
本文编号:2856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5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