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表演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在电视剧《白鹿原》中的表达与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0:27
   民俗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遭遇了巨大的“土壤流失”,其自身功能的弱化使得民俗文化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逐渐边缘化,想要改变民俗文化的生存困境,民俗需要借助影视媒介来表达与传播,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与变化的文化语境相适应,表达当下传承主体的鲜活情感。电视剧《白鹿原》通过最具视听的影视渠道表现了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利用影视表现手法延伸出更广泛、更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极具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成为影片的亮点,帮助《白鹿原》在同时段电视剧播出节目中遥遥领先,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论文将从电视剧《白鹿原》对关中民俗展现的内容入手,分析电视剧中民俗的表现方式,探讨民俗与影视这二者的关系与意义,为民俗在影视作品中的表达与传播提供自己的建议。本文试图通过用文化表演理论将民俗文化、观众和影视放入多方面的互动体系中。研究民俗文化在影视媒介中(1)是如何被表达并赋予意义,与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达成某种契合,实现民俗文化有效的传播。(2)关注观众的主体性,以及对意义解读的各种实践。这种对民俗文化的解读是如何合理的体现在民俗文化表演的表征结构中,并通过视觉凝视活动实践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知过程。(3)观众观看民俗文化获得怎样的反馈?这体现在表演理论中相当于自反性。论文内容包括以下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题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部分,对表演理论进行了梳理,对艺术表演、文化表演、社会表演做了分析和思考。根据民俗学对表演理论的运用指出民俗在影视作品中的表达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表演方式和交流传播模式。第三部分,从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解析了《白鹿原》中关中民俗的具体呈现内容。第四部分,介绍了民俗文化在《白鹿原》中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符码来表现关中地区乡土社会的文化表征,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通过视觉凝视活动,带来对民俗文化解读这一个持续不断认知的过程,在交流中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播。第五部分,以“从白鹿原看民俗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传播和发展”为题,针对电视剧对民俗文化的书写,存在着民俗事项的在场与文化意义的缺失的问题,提出要关注民俗文化背景,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强化民俗文化符号功能,为观众提供文化传播的范式的策略。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9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探讨民俗与影视的关系
        二、民俗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方式
        三、民俗在影视作品中表达与传播存在的问题方面
第二章 民俗文化表演的理论研究:溯源、发展和当代转向
    第一节 表演研究的复杂体系
        一、艺术表演:戏剧的表演理论
        二、文化表演:类比的表演研究
        三、社会表演:隐喻的表演研究
    第二节 民俗学的引进:文化表演方式和交流传播模式
    第三节 “从被看”转向“看”,关注视觉体验的文化表演研究
第三章 文本解读:《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表演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物质民俗表达
        一、广袤平坦的地理风光
        二、平淡安逸的居住建筑
        三、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四、独具特色的关中饮食
    第二节 社会民俗文化表达
        一、家庭及家族(宗族)民俗
        二、婚嫁礼俗
        三、丧葬仪礼
    第三节 精神民俗文化表达
        一、白鹿精魂
        二、祈雨巫术
        三、秦腔
    第四节 独特·形象·质朴的关中方言文化表达
        一、生动传神的本土词汇
        二、独具特色的俗语、歇后语
第四章 互动传播:《白鹿原》中民俗文化的交流实践
    第一节 民俗文化表演方式的符码传播
        一、听觉符码
        二、视觉符码
    第二节 “看”与“被看”的互动:观众认知心理下的民俗文化
        一、期待与胜任性
        二、“凝视观”与民俗文化表演的意义生产
    第三节 交流中实现的民俗文化传播
        一、自反性:民俗文化的认同
        二、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呈现
第五章 策略研究:从《白鹿原》看民俗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传播与发展
    第一节 《白鹿原》的评价与反思
        一、拓展了传播途径与传播范围
        二、丰富了传承体系与文学创新
        三、民俗事项的在场与文化意义的缺失
    第二节 民俗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传播与发展
        一、关注民俗文化背景,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
        二、强化民俗文化符号功能,为观众提供传播文化的范式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淑华;;文化产业与民俗艺术的现代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2 孙发成;程波涛;;跨学科视角下的民俗艺术传播[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陶思炎;;论民俗艺术传承的要素[J];民族艺术;2012年02期

4 杜娟娟;;用影像定格民族记忆——系列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思考[J];新闻传播;2011年05期

5 周世波;;动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的作用[J];中国艺术;2011年01期

6 惠子;;试论民俗传播中的受众心理[J];东南传播;2011年01期

7 朱健强;;试论我国民俗影视的流变与特征[J];当代电影;2010年11期

8 吴玉霞;;中国电影民俗文化的价值[J];电影评介;2010年09期

9 周良兵;张国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生存——以《快乐驿站》为例[J];民间文化论坛;2010年01期

10 魏国权;;影视作品中民俗-影像的影像性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学礼;以镜头“写”文化:民族志电影制作者和被拍摄者关系反思[D];云南大学;2015年

2 李颖;民俗艺术的传播生态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梦;中国动画创作中民俗文化的资源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2 王雅琨;民俗文化在大众传媒中的传播效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常安;民俗电视纪录片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艺术表达[D];辽宁大学;2013年

4 魏珂;李安电影中的民俗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5 魏国权;绚烂之外衣 沉淀之生命[D];南昌大学;2009年

6 蔡志英;张艺谋电影中的民俗文化元素及其人类学价值[D];复旦大学;2008年

7 佟盟;民族文化资源与中国动画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91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891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3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