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野生动物纪录片创作发展路径研究 ——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5 00:36
  野生动物纪录片是众多纪录片类型中最容易实现跨文化和跨年龄传播的片种,在国际纪录片市场享有极高的关注度。长期以来,国外野生动物纪录片的研究和创作实践稳步前行。相比之下,我国的野生动物纪录片创作仍在探索阶段,目前国内对于这一片种的研究也相对欠缺。作为一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物种的国家,我国具备摄制野生动物纪录片的自然条件,却少有纪录片创作者涉足野生动物纪录片创作,这本身就是值得人们研究并深思的问题。本研究首先梳理了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国内外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以此进一步分析国外野生动物纪录片摄制的成功经验和国内野生动物纪录片创作的瓶颈。在研究中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法和访谈法,以甘肃本土创作生产的野生动物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为研究个案,通过观摩纪录片和对该纪录片创作团队进行访谈,尝试分析其野生动物纪录片创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探讨我国野生动物纪录片未来的发展路径,希望对未来我国野生动物纪录片的研究和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野生动物纪录片创作发展路径研究 ——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


纪录片《祁连山国家公园》片头冬天,是野生动物们食物最为匮乏的季节

植被图,绿头鸭,祁连山,浮冰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野生动物纪录片创作发展路径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27图3-2春天湿地浮冰上的绿头鸭入夏,祁连山的植被迅速生长,为食草类动物储备了丰富的食物。小溪穿越雪山逐渐汇集,水量越来越大,海拔下降到三千多米,小溪中有了回流的鱼类,吸引了众多猎食者。岩羊来到溪水间觅食,雪豹妈妈带着小雪豹过河,棕头鸥在小溪边捕食了17条鱼。秋天,地山雀开始了它们的集体生活,白唇鹿四处寻找着它们的另一半,野狼寻觅到了白唇鹿的足印开始了漫长的尾随,黑颈鹤准备南飞过冬,小黑颈鹤因为出生较晚,错过了南飞的日子,冻死在日渐寒冷的冬天。图3-3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雪山图景

国家公园,雪山,祁连山,白唇鹿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野生动物纪录片创作发展路径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27图3-2春天湿地浮冰上的绿头鸭入夏,祁连山的植被迅速生长,为食草类动物储备了丰富的食物。小溪穿越雪山逐渐汇集,水量越来越大,海拔下降到三千多米,小溪中有了回流的鱼类,吸引了众多猎食者。岩羊来到溪水间觅食,雪豹妈妈带着小雪豹过河,棕头鸥在小溪边捕食了17条鱼。秋天,地山雀开始了它们的集体生活,白唇鹿四处寻找着它们的另一半,野狼寻觅到了白唇鹿的足印开始了漫长的尾随,黑颈鹤准备南飞过冬,小黑颈鹤因为出生较晚,错过了南飞的日子,冻死在日渐寒冷的冬天。图3-3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雪山图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水间的“孤独”使者 专访野生动物纪录片导演耿栋[J]. 刘国立.  数码影像时代. 2013(07)
[2]野生动物纪录片类型的发展与流变[J]. 万彬彬.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07)
[3]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的成功原因探析[J]. 王蒙.  新西部(理论版). 2013(Z1)
[4]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课题组,张同道,胡智锋,赵蓉,樊启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03)
[5]动物当主角 野生动物纪录片是怎样拍摄的[J]. 杨晔,Getty.  森林与人类. 2009(10)
[6]从他者到主体:当代动物纪录片生态内涵探析[J]. 谭俐莎.  当代文坛. 2008(02)
[7]浅论动物纪录片及其拟人化风格[J]. 武维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5)
[8]“说教”会使人厌烦 要用“悬念”结构故事——访世界自然与野生动物电影节主席哈里特·尼莫[J]. 冷凇.  声屏世界. 2007(01)
[9]要用“悬念”结构故事——访世界自然与野生动物电影电视节主席哈里特·尼莫[J]. 哈里特·尼莫,冷凇.  中国电视. 2007(01)

硕士论文
[1]动物题材纪录片叙事研究[D]. 施乐媛.浙江大学 2019
[2]野生动物纪录片拟人化叙事研究[D]. 岳秀蒙.福建师范大学 2016
[3]BBC野生动物题材纪录片影像叙事探析[D]. 何子婵.西北大学 2015
[4]来自心灵的呼唤—动物题材纪录片研究[D]. 尤元学.河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17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17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e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