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的魅影:粤剧在1980年后香港电影中的呈现
发布时间:2020-12-15 11:13
粤剧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受众面最广的传统戏曲,其宗教性、谐趣性、悲剧性和经验性等文化基因被1980年后的香港电影所提取,以多种表现方式渗透进电影的创作中,成为癫狂的喜剧噱头、互文的表意手段以及追问文化身份的中介,与其他元素同构了香港电影的"港味"美学风格。粤剧在此时之所以比其他曲艺曲种更广泛地用于香港电影,既取决于粤剧本身的特质,亦与彼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有关。通过考察粤剧在1980年后香港电影中的呈现,对于以粤剧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在当下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05期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宗教性与谐趣性:癫狂的喜剧噱头
(一)与“神”共舞
(二)解构文本
二、悲剧性:互文的表意手段
三、经验性:追问文化身份的中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电影对戏曲情节的选择与运用[J]. 朱怡淼.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浅谈粤剧神功戏[J]. 罗丽. 南国红豆. 2006(04)
[3]理想的诗情与现实处境──许鞍华九十年代电影创作轨迹[J]. 梅峰.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97(01)
[4]论招子庸的《粤讴》[J]. 梁鉴江. 岭南文史. 1988(01)
本文编号:2918172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05期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宗教性与谐趣性:癫狂的喜剧噱头
(一)与“神”共舞
(二)解构文本
二、悲剧性:互文的表意手段
三、经验性:追问文化身份的中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电影对戏曲情节的选择与运用[J]. 朱怡淼.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浅谈粤剧神功戏[J]. 罗丽. 南国红豆. 2006(04)
[3]理想的诗情与现实处境──许鞍华九十年代电影创作轨迹[J]. 梅峰.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97(01)
[4]论招子庸的《粤讴》[J]. 梁鉴江. 岭南文史. 1988(01)
本文编号:2918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1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