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权利意识在新版《野性的呼唤》中引发的矛盾与困惑
发布时间:2020-12-16 00:46
新版《野性的呼唤》对原著做出大幅改编。在塑造动物的野性和荒野形象时,影片表现出在动物权利和生态中心主义两种思想之间寻求折中的倾向。不同动物生态观之间的矛盾广泛存在于当代影视传媒中,源于生态思想的多元复杂性及公众对生态现实的关注与困惑。涉及自然和动物题材的影片不应简单拼接流行的生态观念并通过折中来回避不同观念间的碰撞,而应积极增加科学认知,采用多元化生态叙事和审美,以便有效地参与当代社会生态议题的探讨。
【文章来源】:电影新作.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电影《野性的呼唤》剧照
文学和影视作品对生态问题难以做出简明的回答,首先是因为生态主义思潮本身包含了多种理论和信仰,这些元素彼此并不协调,探讨的角度也有差异。比如生态中心主义一贯强调遵守自然法则,认为任何动物或人类的个体利益都必须服从于维护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的需要,这种哲学已经深入人心,但其实它的理论尚不完善。生态学研究逐渐证明,自然生态系统多数时候不是遵循线性逻辑运行的稳定系统,而是具有高度偶然性和波动性的复杂系统,很难被精确地把握。12同时有人文学者指出,那种极力强调物种或生态整体的道德地位的哲学,与尊重生命内在价值的伦理观有逻辑相悖之处。13很多艺术家则坚信,要想纠正工具理性主义对大自然的戕害和奴役,就必须用直觉去触摸鲜活的生命个体,培养感性的生态审美,而在这一点上,动物权利主义者似乎做得更好。但是,动物权利的伦理观也存在着内部矛盾和困惑:持功利主义观点者认为人可以使用动物,但应该衡量其情绪和感知,尽可能减少它们的痛苦;持道义论者则认为动物的生命天然具有内在的善,因而有与人类相似的道德权利,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支配和利用;还有人从其他视角提出更多看法,例如,有动物权利专家指出,只要动物仍然被其饲养者所拥有,所谓的动物权利就难以付诸实践,因为按法理推论,财产本身不能与其所有者分享类似的权利,所以重构法律关系才是要点。14(14)上述观点的争论渊源已久,而近期新冠病毒的肆虐为其增添了新内容。医学研究发现蝙蝠等野生动物和猫等宠物都有传播病毒的能力后,公众舆论表现出复杂的反应。滥捕野生动物、破坏自然栖息地的人和食用动物的人都被强烈谴责,但同时,主张人与动物亲密接触和拒绝扑杀流浪动物的爱心人士,也受到很多批评,呼吁废止医药研究中的动物实验的动物权利人士,更被严厉拒斥,甚至被指责为危害人类。与这些论题相关的影视作品迅速成为媒体热点,例如九年前的电影《传染病》,当时被大部分观众批评为情节散乱、主题不够鲜明和突出、学术素材过多的失败之作,但现在则被赞誉为拥有精确的前瞻意识的、高度现实主义的业界良心之作,其他一些涉及人类是否能与野性生物和谐共存、人类是否必须利用动物研究发展生物科技等问题的影视剧也被重温,成为思想争论的平台。相比之下,新版《野性的呼唤》虽然改编自经典名篇,但因为故事背景和角色设置的简单化和理想化,显得思辨深度不足,也不易与具体的现实问题相关联。
本文编号:2919203
【文章来源】:电影新作.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电影《野性的呼唤》剧照
文学和影视作品对生态问题难以做出简明的回答,首先是因为生态主义思潮本身包含了多种理论和信仰,这些元素彼此并不协调,探讨的角度也有差异。比如生态中心主义一贯强调遵守自然法则,认为任何动物或人类的个体利益都必须服从于维护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的需要,这种哲学已经深入人心,但其实它的理论尚不完善。生态学研究逐渐证明,自然生态系统多数时候不是遵循线性逻辑运行的稳定系统,而是具有高度偶然性和波动性的复杂系统,很难被精确地把握。12同时有人文学者指出,那种极力强调物种或生态整体的道德地位的哲学,与尊重生命内在价值的伦理观有逻辑相悖之处。13很多艺术家则坚信,要想纠正工具理性主义对大自然的戕害和奴役,就必须用直觉去触摸鲜活的生命个体,培养感性的生态审美,而在这一点上,动物权利主义者似乎做得更好。但是,动物权利的伦理观也存在着内部矛盾和困惑:持功利主义观点者认为人可以使用动物,但应该衡量其情绪和感知,尽可能减少它们的痛苦;持道义论者则认为动物的生命天然具有内在的善,因而有与人类相似的道德权利,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支配和利用;还有人从其他视角提出更多看法,例如,有动物权利专家指出,只要动物仍然被其饲养者所拥有,所谓的动物权利就难以付诸实践,因为按法理推论,财产本身不能与其所有者分享类似的权利,所以重构法律关系才是要点。14(14)上述观点的争论渊源已久,而近期新冠病毒的肆虐为其增添了新内容。医学研究发现蝙蝠等野生动物和猫等宠物都有传播病毒的能力后,公众舆论表现出复杂的反应。滥捕野生动物、破坏自然栖息地的人和食用动物的人都被强烈谴责,但同时,主张人与动物亲密接触和拒绝扑杀流浪动物的爱心人士,也受到很多批评,呼吁废止医药研究中的动物实验的动物权利人士,更被严厉拒斥,甚至被指责为危害人类。与这些论题相关的影视作品迅速成为媒体热点,例如九年前的电影《传染病》,当时被大部分观众批评为情节散乱、主题不够鲜明和突出、学术素材过多的失败之作,但现在则被赞誉为拥有精确的前瞻意识的、高度现实主义的业界良心之作,其他一些涉及人类是否能与野性生物和谐共存、人类是否必须利用动物研究发展生物科技等问题的影视剧也被重温,成为思想争论的平台。相比之下,新版《野性的呼唤》虽然改编自经典名篇,但因为故事背景和角色设置的简单化和理想化,显得思辨深度不足,也不易与具体的现实问题相关联。
本文编号:2919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19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