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跨文化书写:罗卓瑶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12:21
  本文将罗卓瑶各个人生阶段的移民选择、迁徙体验、从业经历与她相应阶段创作的影片结合起来,阐释其电影的身份认同、文化环境、时空等问题,深入探讨罗卓瑶电影中反复出现的移民题材,从广泛的跨文化视角对罗卓瑶导演代表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此外,本文引入女性主义观点,剖析罗卓瑶电影中的性别建构特征。同时本文还探讨分析罗卓瑶的叙事手法、视听语言特色,总结与归纳出罗卓瑶的导演艺术特色。同时,本文还关注不同时期的生产环境(包括资金来源、团队构成、电影工业环境等)对她创作的影响,放眼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期之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三地电影合作,思考世界范围内电影与文化、社会的交织,探讨中国艺术电影、女性主义电影的生存空间。本文各章节主要内容安排如下。前三章以七十年代末至目前罗卓瑶在世界范围内的迁徙轨迹与创作主场为轴,详细分析香港时期、澳大利亚时期、中国大陆时期三个阶段相对应的作品。第一章将罗卓瑶香港阶段的作品按题材分为早期电视单元剧、都市浪漫喜剧片、移民题材影片、文学改编影片四类进行研究。第二章探讨罗卓瑶移民后在澳大利亚创作的三部作品,剖析她在新环境、新身份背景下,创作风格与身份认同的转变。第三章眼于罗卓瑶回归中...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香港时期(1979-1994)
    第一节 早期电视单元剧的创作
    第二节 喧闹的香港生活
    第三节 移民的故事
        一、漂泊者的血泪——《爱在别乡的季节》
        二、和解的夙愿——《秋月》
    第四节 回望传统:香港文学改编
        一、穿越时空的宿命——《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二、从影视美术设计谈《诱僧》
第二章 澳大利亚时期(1995-2008)
    第一节 《浮生》:定居的故事与身份的确立
    第二节 《寻找1967的女神》:外来者的澳洲想象
    第三节 《给阿里的信》:反思移民政策与澳洲公民身份认同
第三章 回归的尝试(2009-2015)
    第一节 《如梦》:水土不服的合作
    第二节 《暴走神探》:形式主义的落败
第四章 中西文化的对话
    第一节 身份的迷失与挣扎
    第二节 文化的杂糅
    第三节 城市与地域景观
第五章 性别建构
    第一节 两性的对称结构
    第二节 情色地图:女性心理的探索
    第三节 越界的女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女性视角下的社会浮世绘——《送我上青云》导演滕丛丛访谈[J]. 滕丛丛,许航,施琳慧.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9(11)
[2]吴兴国:这是我一生想做的事情[J]. 何蕴琪.  南风窗. 2015(23)
[3]从独语到对话——当下女性电影创作的美学转向[J]. 邵雯艳.  当代电影. 2015(04)
[4]从女性主体到阳刚特质——马俪文作品的性别表达解析[J]. 秦喜清.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3(01)
[5]香港电影女导演创作评析[J]. 顾春芳.  当代电影. 2013(01)
[6]女性视角和商业电影的对抗与和解——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女导演的商业电影创作[J]. 丁亚平,杨丰.  当代电影. 2013(01)
[7]否认、商讨和文化杂糅:评电影《浮生》中的冰[J]. 刘建喜.  电影文学. 2011(09)
[8]孤独的镜像:有关电影《如梦》的精神分析[J]. 李杨.  学理论. 2011(02)
[9]影像世界的精神建构——罗卓瑶电影创作论[J]. 方爱武.  当代电影. 2010(09)
[10]历史、空间与叙述策略:论香港女性导演的离散美学[J]. 肖宝凤.  当代文坛. 2009(04)

硕士论文
[1]论新时期的轮回转世母题小说[D]. 张洋.西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25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25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2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