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和超越:从西方主义视角看新中国17年间译制片对西方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12-25 04:20
本文将通过新中国17年期间引进的18部来自英国和美国的译制片,讨论西方主义在中国作为手段和目的的体现。在17年期间,译制片是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少数途径之一。影片的译制和配音过程反映了经过译者之手映射出的英美国家的现实和历史,在制作当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对于西方现实和历史的构建,表达了中国希望超越西方世界的理想。西方主义作为后殖民翻译视角下诞生的理论,其定义是东方如何看待西方,其研究对象是基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产生的产品。17年期间,在译制电影的过程中,中国通过建构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西方世界形象,希望达到强化自身政治文化话语,形成建设“现代中国”的理念。通过西方主义视角研究译制片的意义在于,通过考察译制电影中的具体内容,以及对同时代历史文献的参考,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社会对于西方世界形象建构成果的认识。本文认为,西方主义由于其主观性和变化性,不可被视作是静止的理论,而是一个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改变自身,同时塑造他者的理论。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西方主义主导的译制电影代言了人们想象中构建的西方,成为了当时希望超越和否定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西方世界的某些正面特质也被中国所吸收。西方主义的话语也...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缘起和简介
1.2 研究问题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译制片的翻译研究综述
2.1.1 关于译制片的翻译实践研究综述
2.1.2 译制片的历史研究
2.1.3 译制片相关的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
2.1.4 总结
2.2 西方主义理论的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 西方主义理论在译制片研究中的适用性
3.1 东方主义的对应话语体系:西方主义理论的缘起和发展
3.2 西方主义的理论框架:东方学者对于西方主义理论的重新定义
3.3 西方主义在中国译制片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
第四章 17年间中国译制片具体内容的考察
4.1 1949 -1966年两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简介以及中国译介英国和美国电影的情况简介
4.2 英国历史形态重构:以译制片《孤星血泪》为例
4.2.1 政治形态重构
4.2.2 强化阶级特性
4.2.3 总结
4.3 美国现实社会形态重构:以影片《社会中坚》为例
4.3.1 工会和工人身份的改变
4.3.2 神化工人的战斗精神
4.3.3 重构美国社会结构:对治安和行政的融合
4.3.4 总结
4.4 西方形象在中国变化的总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参考电影(国家,年份排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典译制片:外国文学经典的影像重构与性格配音[J]. 魏丽娜. 浙江社会科学. 2017(09)
[2]迎合中国想象的“西方主义”——以《中国合伙人》为例[J]. 程飒. 新闻研究导刊. 2016(23)
[3]剪不断、理还乱的西方中心主义情结——论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局限[J]. 曲卫国. 山东社会科学. 2016(10)
[4]1949年后外国译制片在中国大陆的传播[J]. 袁庆丰. 现代中文学刊. 2015(05)
[5]“西方主义”为什么源自西方——对伊恩·伯鲁马《西方主义:敌人眼中的西方》核心理念的解读[J]. 朱望.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6]卧虎·藏龙·娇娃——好莱坞、台湾、香港和跨国电影[J]. 鲁晓鹏,车琳. 电影新作. 2015(02)
[7]译制片台词翻译中的口型对应问题[J]. 常亮,张美玲,张力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8]“十七年”时期译制片传播中的城乡之别[J]. 柳迪善. 文艺研究. 2013(02)
[9]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异质伦理[J]. 张跃军,周庭华. 外语教学. 2012(06)
[10]十七年时期(1949~1966)译制片的删剪问题[J]. 柳迪善. 电影艺术. 2012(05)
硕士论文
[1]冷战视域下的中国“十七年”反特电影(1949-1966)[D]. 朱瑶佳.湖南工业大学 2017
[2]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历史题材译制片翻译策略研究[D]. 赵小达.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36947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缘起和简介
1.2 研究问题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译制片的翻译研究综述
2.1.1 关于译制片的翻译实践研究综述
2.1.2 译制片的历史研究
2.1.3 译制片相关的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
2.1.4 总结
2.2 西方主义理论的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 西方主义理论在译制片研究中的适用性
3.1 东方主义的对应话语体系:西方主义理论的缘起和发展
3.2 西方主义的理论框架:东方学者对于西方主义理论的重新定义
3.3 西方主义在中国译制片翻译研究中的适用性
第四章 17年间中国译制片具体内容的考察
4.1 1949 -1966年两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简介以及中国译介英国和美国电影的情况简介
4.2 英国历史形态重构:以译制片《孤星血泪》为例
4.2.1 政治形态重构
4.2.2 强化阶级特性
4.2.3 总结
4.3 美国现实社会形态重构:以影片《社会中坚》为例
4.3.1 工会和工人身份的改变
4.3.2 神化工人的战斗精神
4.3.3 重构美国社会结构:对治安和行政的融合
4.3.4 总结
4.4 西方形象在中国变化的总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参考电影(国家,年份排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典译制片:外国文学经典的影像重构与性格配音[J]. 魏丽娜. 浙江社会科学. 2017(09)
[2]迎合中国想象的“西方主义”——以《中国合伙人》为例[J]. 程飒. 新闻研究导刊. 2016(23)
[3]剪不断、理还乱的西方中心主义情结——论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局限[J]. 曲卫国. 山东社会科学. 2016(10)
[4]1949年后外国译制片在中国大陆的传播[J]. 袁庆丰. 现代中文学刊. 2015(05)
[5]“西方主义”为什么源自西方——对伊恩·伯鲁马《西方主义:敌人眼中的西方》核心理念的解读[J]. 朱望.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6]卧虎·藏龙·娇娃——好莱坞、台湾、香港和跨国电影[J]. 鲁晓鹏,车琳. 电影新作. 2015(02)
[7]译制片台词翻译中的口型对应问题[J]. 常亮,张美玲,张力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8]“十七年”时期译制片传播中的城乡之别[J]. 柳迪善. 文艺研究. 2013(02)
[9]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异质伦理[J]. 张跃军,周庭华. 外语教学. 2012(06)
[10]十七年时期(1949~1966)译制片的删剪问题[J]. 柳迪善. 电影艺术. 2012(05)
硕士论文
[1]冷战视域下的中国“十七年”反特电影(1949-1966)[D]. 朱瑶佳.湖南工业大学 2017
[2]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历史题材译制片翻译策略研究[D]. 赵小达.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36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3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