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近年历史题材电视正剧的史剧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1:22

  本文关键词:近年历史题材电视正剧的史剧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的历史题材电视正剧创作呈现出新的风格与趋向。论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影响历史剧创作的核心要素史剧观进行分析。引论部分分析了研究现状与意义、指出论文的研究方法、确立研究范畴、阐释“史剧观”概念,指出创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对剧作的认识形成的“历史观”与“剧作观”相融而成的创作观念即是“史剧观”。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近年历史题材电视正剧史剧观的特点。历史观上,它主要秉承新历史主义的观念与思想,将原始性历史意识与哲学式历史意识融合而成的历史作为创作文本。与之前相比,近年的创作拥有更为宽泛的阐释语境,且令文本中的教育功能发生蜕变。剧作观上,主张发散建立在尊重史料、古人、观众基础上的历史想象,将历史中的“记述”与“留白”化作“历史真实”与“历史可能”。历史真实夯实了原型基础,历史的内在可能为戏剧创作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在用写实的方式再现历史情境时,也用写意的方式破除创作中的道德束缚,在文本中增添人性与哲思。第二章主要阐释近年历史题材电视正剧史剧观的艺术建构方式。其一,创作者在意识形态指导下结构不同的题材与内容,在叙事中探讨历史,投射政治、文化与生活,缝合起主流话语与现代理念。其二,历史剧的创作思路已由从历史入手转向从剧作入手。在叙述形式上,创作者牢牢把握住戏剧本质,从情境、人物、叙述策略三个维度出发,将改进戏剧创作技术的处理方式上升到认识古今“人的问题”的层面。其三,从叙述手法角度,创作者们更注重文本的电视性,依靠电视语言的变形,激发文学语言以及历史文本中蕴藏的艺术震撼力。第三章主要分析产生近年历史题材电视正剧史剧观的动因。史剧观并非一成不变,受到以儒家、道家学说为主的传统文化的根基性影响;受到现代中国多元的文艺思潮的影响,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人本主义、民族主义等流派中调和;它也受到产业政策、经济利益的推动与刺激;另外,受科技浪潮下新媒体的冲击,受众的意见与建议更加直观、重要,这也影响史剧观的建构。这四个主要因素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氛围和风气,影响创作者的艺术涵养与人生态度,进而影响史剧观的形成与变化。本文从戏剧本体、电视本体的角度,分析论证近年历史题材电视正剧史剧观的呈现特点、建构方式和形成动因,并在结语部分指出其在指导创作时的可能性,它能令作品自如地把握史实与戏剧的关系,纯熟地完成文学到影像的转变,但有时候也会令剧作表现出叙述模式化、召唤气质明显的特点。厘清历史剧创作中“历史”“戏剧”“电视”三者的关系,正视并思考历史剧创作中的问题,有助于这一承载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类型剧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历史题材电视剧 史剧观 艺术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引论9-15
  • (一) 研究现状与思路9-11
  •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11-12
  • (三) 概念阐释与研究范畴12-15
  • 第一章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史剧观”15-26
  • (一) 电视史剧的创作基点15-18
  • 1. 新/旧历史主义下的“正史”共识15-17
  • 2. 电视史剧中的“教育”功能17-18
  • (二) 电视史剧的创作:感性经验下的“历史可能”18-23
  • 1. 世俗哲学下的人性本真思考18-21
  • 2. 道德态度的存在与破除趋向21-23
  • (三) 电视史剧的创作形式:发挥视听艺术之优长23-26
  • 1. 视觉造型:历史场面的荧屏复原23-25
  • 2. 听觉造型:历史精神的点睛再现25-26
  • 第二章 “史剧观”的艺术建构方式26-47
  • (一) 题材择取:意识形态下的“历史”意识探讨26-33
  • 1. 结构常态:基于历史记载的叙事26-29
  • 2. 荧屏镜像:主流话语与现代理念的缝合29-33
  • (1) 凸显家国意识30
  • (2) 投射传统政治问题30-31
  • (3) 淡化阶级意识与等级观念31-32
  • (4) 引导精神追求32-33
  • (二) 叙述形式:文化自觉下的“剧”意识觉醒33-42
  • 1. 情境:“陌生化”视角中的艺术想象33-36
  • 2. 人:“帝王将相-女性-百姓”的形象解放36-39
  • 3. 叙事策略:与其他类型剧元素的杂糅39-42
  • (1) 与武侠剧元素结合39-40
  • (2) 与悬疑剧元素结合40-42
  • (三) 叙述手法:史剧思维下的“电视”意识强化42-47
  • 1. 从“文学语言”到“电视语言”的觉醒42-44
  • 2. 结构主义下的影像文本观照44-45
  • 3. 符号学视野下的微观影像文本书写45-47
  • 第三章 “史剧观”的建构动因47-63
  • (一) 政策、平台、经济利益的助推效果47-49
  • (二) 文化传统对历史剧创作的影响49-54
  • 1. 传统文化根基50-52
  • 2. 传统美学根基52-54
  • (三) 现代中国多元文艺思潮的调和54-58
  • 1.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思潮与历史剧创作的渊源54-55
  • 2. 人本主义思潮对历史剧创作的持续影响55-56
  • 3. 民族主义思潮与“后新时期”英雄主义56-58
  • (四) 消费语境中的受众导向58-63
  • 1. 历史与当下的距离:释放转移观众情绪58-59
  • 2. 视觉形象的期待性:“窥探”与“找寻”59-60
  • 3. 新媒体时代的观众反馈:“读者”制造60-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70
  • 附录70-71
  • 致谢71-7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74
  •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寒冰;;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题材剧创作之论争[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王晓光;;论电视历史正剧的真实与虚构——以两部“贞观”为例[J];电影文学;2007年21期

3 王子野;历史剧是艺术,不是历史[J];戏剧报;1962年05期

4 谭霈生;中国当代历史剧与史剧观(中)[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5 焦素娥;;历史故事的现代演绎——电视剧《赵氏孤儿案》的叙事视角与艺术价值[J];中国电视;201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鹏飞;大众文化视野中历史电视剧的叙述策略[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喜红;消费主义时代下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近年历史题材电视正剧的史剧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4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5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