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4:02
本文关键词: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影视传媒行业的稳定发展,人们对于电视作品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同时,更多题材的电视剧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宅门题材电视剧就是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宅门题材电视剧,《大宅门》的编剧兼导演郭宝昌先生曾说:“宅门文化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外国没有,‘文革’以后完全消失。它体现出来的东西独具特色,不雷同于过去任何豪门的、显贵的、官宦的或平民的。”[1]在当代社会中,电视剧是最常见、最普及、受众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本文选择宅门题材电视剧作为研究对象,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原因。同时,电视剧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种类的电视艺术形式,电视剧已经远远超出“有声有影的故事”这一粗浅的概念范畴,而是进入到与艺术作品和受众之间密切互动形式当中去了。宅门题材电视剧作为家族剧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集中了庞大的家族体系、特殊的历史背景、殷实的经济基础、家族内部矛盾横行、兴盛中隐藏着衰落等特性,中国特色文化的一种展现。因此,单就宅门题材电视剧来讲,我们可以认为,宅门题材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不仅仅是作为艺术创作层面的表现,也是对历史文化的艺术表达因此,本文将从多方面的角度对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与讨论。本文以艺术形式研究的基本思路为指导,将对宅门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分析与文本解读相结合,希望探讨在当下电视剧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对宅门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方式及创1作特点的研究,来体现出在当代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现状,以及对未来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展望。本文从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的界定、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开始说起,以白小易和曾庆瑞两位前辈学者对于宅门题材电视剧的界定为理论基础。从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总体概述、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分析、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文本解读和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前景展望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阐述。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的论点进行了总结,提出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要以单纯的艺术创作为原则,继续其创作之路的观点。本文从创作角度对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进行解读与探究,归纳总结了再艺术创作范畴,宅门题材电视剧的共性,指出宅门题材电视剧的双重身份,即文化载体和艺术载体,也总结出了在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创作中的意义和价值,最终研究指出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的发展道路及意义。
【关键词】:宅门题材电视剧 电视剧 创作特点 宅门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一、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的研究基础11-12
- (一)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二)国外研究现状12
- 二、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的研究范围12-15
- 三、本文研究的创新点15
- 注释15-17
- 第二章 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总体概述17-24
- 一、宅门剧日趋成熟的产生条件17-21
- (一)地域因素17-19
- (一)历史因素19
- (二)文化因素19-21
- 二、宅门剧的发展状态21-23
- (一)萌芽形成21-22
- (二)百花齐放22
- (三)趋于平缓22-23
- 注释23-24
- 第三章 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分析24-47
- 一、宅门剧叙事方式的特点24-37
- (一)叙事结构纵横交错复杂多变24-30
- (二)叙事色彩喜愁相生注定悲剧30-35
- (三)虚实线索环环相扣多线并行35-37
- 二、宅门剧的编剧设置特点37-42
- (一)故事编纂的主要方面37-41
- (二)叙事模式的设定方式41-42
- 三、宅门剧的音乐创作特点42-46
- (一) 符合电视剧思想的主题曲43-44
- (二)符合人物性格的插曲44-45
- (三)适合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45-46
- 注释46-47
- 第四章 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文本解读47-52
- 一、封建体制代表的“大家长”和“掌门人”47-48
- (一)家族代言人固有的原因47-48
- (二)在剧中的作用48
- 二、无法摆脱命运的“女性受难者”48-50
- (一) 产生背景48
- (二)不同结局的相同命运48-50
- 三、急于跳出框架的“家族反叛者”50
- (一)改革先锋产生的基础50
- (二)相同命运的不同结局50
- 注释50-52
- 第五章 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前景展望52-59
- 一、宅门剧发展瓶颈期的到来52-55
- (一)主观原因52-54
- (二) 客观原因54-55
- 二、宅门剧发展道路的不断探索55-56
- 三、宅门剧探究的意义56-58
- (一) 影视艺术类别的总结57
- (二)文化艺术的追溯57
- (三) 对发展道路的指引57-58
- 注释58-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2-64
- 致谢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艾静;;试析北京宅门文化的特征——以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为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张琴;;美哉《大宅门》——析电视剧《大宅门》主题曲的艺术特点[J];电影文学;2008年08期
3 盖琪;;电视剧鉴赏研究的意义[J];当代电视;2008年03期
4 彭文祥;郝蓉;;论影视剧的“类型”观念与“类型化”生产机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童庆炳;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价值取向[J];学术月刊;2002年02期
6 郭五林;《大宅门》的文化特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泰;;人性论是影视剧创作的“内伤”[N];文艺报;200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宅门题材电视剧创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