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身份困境与认同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08:13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现代化、城市化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一时间大量乡村人口蜂拥进城,投入这场关乎民族复兴的“国家行动”之中,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阶层——农民工悄然登上历史舞台。在“权力”话语的演绎下,农村和农民被降级、被放逐,因此进城当上农民工便意味着要与权力对抗,也意味着要置换掉被矮化的农民身份,并重新建构起作为农民工主体的认同。其中,作为女性的“进城女工”还要直接挑战父权制文化,她们摆脱了家庭的控制和对男性的依附,进城就是她们实现自我个体化的开始,成为“进城女工”是一个新的主体建构的过程。(1)然而这个主体在城市没有生根的土壤,没有言说的空间,她们的主体性被模糊在非城非乡、亦城亦乡的身份认同之中,因此成为“进城女工”也是一场持久而艰难的斗争。新时期以来,反映“进城女工”生存场景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它们用影视镜头艺术再现了“进城女工”这个新兴主体的认同建构过程。本文选取相关影视文本,先从空间角度探析影视作品对“进城女工”生存和身份的空间呈现及空间书写背后的意识形态关系,由此得知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认同空间化,“进城女工”在城市的生存、文化、消费、性别等空间被挤压、被...
【文章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社会学视野下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
1.3.2 文学视野下的农民工研究
1.3.3 影视文学视野下的农民工研究
小结
第二章 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空间构建与认同危机
2.1 夹缝中的生存空间:徘徊于都市底边的外来人
2.1.1 局限于社会边缘的“外来者”
2.1.2 游荡在城市底端的打工女孩
2.2 歧视下的文化空间:故乡与异域的双重“边缘人”
2.2.1 城市“过客”:闯入城市空间的“陌生人”
2.2.2 故乡“浮萍”:脱离乡村家园的“漂泊者”
2.3 权力规训下的身体空间
2.3.1 嵌入时间之流的身体
2.3.2 整合进空间的符码身体
2.3.3 微观机制下“驯顺的肉体”
2.4 逼仄的性别空间:“边缘”中的“边缘”
2.4.1 家庭空间的束缚:男权中心对“女性”的挤压
2.4.2 阶层外部的剥夺:男性领导对“下层”的欺辱
2.4.3 性别内部的排斥:“姐妹”的漠视
2.5 异化的消费空间:迷失在“都市梦”中身份符码
2.5.1 商品流布的都市景观
2.5.2 身份区隔的消费社会
小结
第三章 影视视域下“进城女工”的形象塑造与认同再现
3.1 “进城女工”的群像构建
3.1.1 装扮老土的“乡下土妞”
3.1.2 表征“他者”的名字
3.1.3 孤陋寡闻的乡民
3.1.4 渴望城市的异乡人
3.2 “进城女工”个体形象构建
3.2.1 自尊自强的“奋斗者”
3.2.2 以爱渡厄的苦情者
3.2.3 惨遭淘汰的“呆笨懒惰者”
3.2.4 迷失自我的道德沦丧者
3.3 “进城女工”影视形象的性别构建
3.3.1 “类母亲”的“姐姐”和顺从的“妹妹”
3.3.2 城市/男性加持下成功的“他者”
3.3.3 不幸不争的“第二性”
小结
第四章 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身份重建模式
4.1 扎根城市:重建“城里人”的身份认同
4.1.1 重塑自己形象
4.1.2 重估自我价值
4.1.3 皈依族群认同
4.1.4 用“爱情”换取未来
4.2 重返乡村:回归乡下人的身份认同
4.2.1 突显乡土身份:对抗“他者”的“自我”强化
4.2.2 重述身份意图:消解“异化”的乡村“取经人”
4.2.3 归途是故乡:抚慰“游子”伤痛的最终港湾
4.3 国家认同叙事的主体建构
4.3.1 附会于国家叙事的“弄潮儿”
4.3.2 消隐于宏大历史的小人物
第五章 影视再现中“进城女工”身份叙事的嬗变
5.1 本文内嬗变:“进城女工”身份认同的代际分层
5.1.1 进城动机:从谋求生存到享受生活
5.1.2 城市认同:从消极抗拒到积极迎合
5.1.3 身份归宿:从回归乡土到游荡在城市
5.2 本文外嬗变:影视作品的身份叙事流变
5.2.1 空间流变:从农村—城市—(农村)到农村—城市—新农村
5.2.2 形象流变:从农民—农民工/“城里人”—(农民)到农民—农民工—新农民
5.2.3 叙事方式的流变:从苦难叙事到励志书写
5.2.4 认同的嬗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城女工”:影像叙事与认同再现[J]. 魏红珊,周英子. 当代文坛. 2019(06)
[2]居住空间、社会距离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J]. 徐延辉,邱啸.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1)
[3]居住空间、社会交往和主观地位认知: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J]. 潘泽泉,何倩. 湖南社会科学. 2017(01)
[4]从“姐姐”到“妹妹”:打工妹跨境遇形塑问题研究[J]. 卫小将,何芸.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5]工厂女工的身份认同与策略实践——基于1919—1936年津沪两地的分析[J]. 宣朝庆,司文晶. 山东社会科学. 2015(04)
[6]追寻与重构: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身份认同[J]. 秦香丽. 江苏社会科学. 2014(05)
[7]《我在北京,挺好的》[J]. 郭婷. 电视研究. 2014(06)
[8]城市农民工身份认同调查研究——以上海市四川北路街道为例[J]. 叶良均,王其佩. 社会工作. 2013(05)
[9]流动人口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 崔岩. 社会学研究. 2012(05)
[10]城市外来人口“身份-认同”研究的范式转换——从“制度建构”范式到“文化场域实践”范式[J]. 张广利,张瑞华. 山东社会科学. 2012(05)
博士论文
[1]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研究[D]. 雷开春.上海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新世纪影视媒介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D]. 荣凤玲.西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76548
【文章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社会学视野下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
1.3.2 文学视野下的农民工研究
1.3.3 影视文学视野下的农民工研究
小结
第二章 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空间构建与认同危机
2.1 夹缝中的生存空间:徘徊于都市底边的外来人
2.1.1 局限于社会边缘的“外来者”
2.1.2 游荡在城市底端的打工女孩
2.2 歧视下的文化空间:故乡与异域的双重“边缘人”
2.2.1 城市“过客”:闯入城市空间的“陌生人”
2.2.2 故乡“浮萍”:脱离乡村家园的“漂泊者”
2.3 权力规训下的身体空间
2.3.1 嵌入时间之流的身体
2.3.2 整合进空间的符码身体
2.3.3 微观机制下“驯顺的肉体”
2.4 逼仄的性别空间:“边缘”中的“边缘”
2.4.1 家庭空间的束缚:男权中心对“女性”的挤压
2.4.2 阶层外部的剥夺:男性领导对“下层”的欺辱
2.4.3 性别内部的排斥:“姐妹”的漠视
2.5 异化的消费空间:迷失在“都市梦”中身份符码
2.5.1 商品流布的都市景观
2.5.2 身份区隔的消费社会
小结
第三章 影视视域下“进城女工”的形象塑造与认同再现
3.1 “进城女工”的群像构建
3.1.1 装扮老土的“乡下土妞”
3.1.2 表征“他者”的名字
3.1.3 孤陋寡闻的乡民
3.1.4 渴望城市的异乡人
3.2 “进城女工”个体形象构建
3.2.1 自尊自强的“奋斗者”
3.2.2 以爱渡厄的苦情者
3.2.3 惨遭淘汰的“呆笨懒惰者”
3.2.4 迷失自我的道德沦丧者
3.3 “进城女工”影视形象的性别构建
3.3.1 “类母亲”的“姐姐”和顺从的“妹妹”
3.3.2 城市/男性加持下成功的“他者”
3.3.3 不幸不争的“第二性”
小结
第四章 影视作品中“进城女工”的身份重建模式
4.1 扎根城市:重建“城里人”的身份认同
4.1.1 重塑自己形象
4.1.2 重估自我价值
4.1.3 皈依族群认同
4.1.4 用“爱情”换取未来
4.2 重返乡村:回归乡下人的身份认同
4.2.1 突显乡土身份:对抗“他者”的“自我”强化
4.2.2 重述身份意图:消解“异化”的乡村“取经人”
4.2.3 归途是故乡:抚慰“游子”伤痛的最终港湾
4.3 国家认同叙事的主体建构
4.3.1 附会于国家叙事的“弄潮儿”
4.3.2 消隐于宏大历史的小人物
第五章 影视再现中“进城女工”身份叙事的嬗变
5.1 本文内嬗变:“进城女工”身份认同的代际分层
5.1.1 进城动机:从谋求生存到享受生活
5.1.2 城市认同:从消极抗拒到积极迎合
5.1.3 身份归宿:从回归乡土到游荡在城市
5.2 本文外嬗变:影视作品的身份叙事流变
5.2.1 空间流变:从农村—城市—(农村)到农村—城市—新农村
5.2.2 形象流变:从农民—农民工/“城里人”—(农民)到农民—农民工—新农民
5.2.3 叙事方式的流变:从苦难叙事到励志书写
5.2.4 认同的嬗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城女工”:影像叙事与认同再现[J]. 魏红珊,周英子. 当代文坛. 2019(06)
[2]居住空间、社会距离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J]. 徐延辉,邱啸.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1)
[3]居住空间、社会交往和主观地位认知: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J]. 潘泽泉,何倩. 湖南社会科学. 2017(01)
[4]从“姐姐”到“妹妹”:打工妹跨境遇形塑问题研究[J]. 卫小将,何芸.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5]工厂女工的身份认同与策略实践——基于1919—1936年津沪两地的分析[J]. 宣朝庆,司文晶. 山东社会科学. 2015(04)
[6]追寻与重构: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身份认同[J]. 秦香丽. 江苏社会科学. 2014(05)
[7]《我在北京,挺好的》[J]. 郭婷. 电视研究. 2014(06)
[8]城市农民工身份认同调查研究——以上海市四川北路街道为例[J]. 叶良均,王其佩. 社会工作. 2013(05)
[9]流动人口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 崔岩. 社会学研究. 2012(05)
[10]城市外来人口“身份-认同”研究的范式转换——从“制度建构”范式到“文化场域实践”范式[J]. 张广利,张瑞华. 山东社会科学. 2012(05)
博士论文
[1]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研究[D]. 雷开春.上海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新世纪影视媒介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D]. 荣凤玲.西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76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7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