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空间与认同 ——美食纪录片的空间想象力
发布时间:2021-01-30 16:03
目前,有关“饮食与族群认同”的研究多集中于人类学及人文地理学领域,在传播学领域对此进行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话题。本研究选取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为案例,以媒介地理学的媒介空间理论为研究路径,探讨该纪录片的空间呈现及受众认同情况,对纪录片《风味人间》进行文本分析、话语分析,对《风味人间》核心播放平台腾讯视频、豆瓣电影平台“风味人间论坛”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具体来说,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食物凝聚民族认同何以成为可能?媒介对于地方性的凸显以及他国地域的差异化建构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研究发现,媒介中的空间呈现是我们认识和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纪录片的空间呈现中,建筑、食物、方言,乃至人物的相貌特征,都是地方性的重要标志。媒介对地方性的凸显与塑造,为人们建构了一幅美好的乌托邦式的乡村图景,这在很大程度上召唤了人们的地方认同——对于“我在哪”这一问题的回答,其实就是在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而这种对于地方的依附,建立于媒介拍摄“正宗”的基础之上,人们透过媒介的窗口,辨别空间内饮食、语言的地道与否,从而确定自己是谁。此外,人们的身份认同具有内在多重性,地方的边界可以不断向外延展,直至与民族国家的...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问题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
一、关于媒介空间理论的梳理
二、关于饮食与族群认同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饮食文本中的空间表征
第一节 内地:边缘乡村的精心跨越
一、地方性的凸显:食物、人物和方言
二、“乡愁式”的乌托邦:对城市文明的担忧
第二节 海外: 历史的荣光与差异化的他者
一、中华饮食辐射地域: 关于历史的不同书写
二、他国地域: 异国情调的呈现
第三节 混合空间: 空间交叉点上的影像映照
一、香港与澳门: 全球化影响下的城市空间
二、全球视野: 一种商业策略
第二章 饮食文本中的空间生产方式
第一节 方式一: 去地方性与想象共同体的重构
一、共同的饮食器具历史
二、节庆仪式中的少数民族
第二节 方式二: 现代技术下的空间奇观展示
一、动作奇观的运用
二、微观世界的呈现
第三节 方式三:他国地域的差异化建构
一、与欧洲、非洲、美洲的比较
二、重要的是“它不是什么样”
第三章 饮食文本外的虚拟网络空间
第一节 民族国家内部的地方认同:确认与争夺
一、确认:自我身份的安放
二、争夺:文化声望的竞争
第二节 全球饮食经验下的民族认同:夸耀与否定
一、夸耀: 具像化的个体记忆连结
二、否定: 文化优越性的显现
结语
一、媒介的空间想象力
二、展望:地方性VS全球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符号建构与身份认同的失衡与反思[J]. 苏陶然. 东南传播. 2018(12)
[2]专访《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导演陈晓卿 美食有情,风土难离[J]. 孙冰. 中国经济周刊. 2018(44)
[3]海外华人:移民、食物和认同[J]. 陈志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4]空间、饮食与社会变迁:理论演进脉络[J]. 房静静,袁同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5]食物的节律与认同:基于贵州荔波布依族的饮食人类学考察[J]. 韦玮,陈志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3)
[6]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嵌入式”传承与精品化发展——以云南过桥米线为例[J]. 程小敏,于干千. 思想战线. 2017(05)
[7]海外华人的美食文化情结——基于旅英华人的研究[J]. LiangTao Shan,尹璐,童清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2)
[8]基于人文地理学视角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综述[J]. 刘慧,郑衡泌,胡晓蓉.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6(03)
[9]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在案例研究中的应用[J]. 蔡宁伟,于慧萍,张丽华. 管理学刊. 2015(04)
[10]意义、权力与再物质化:食物消费地理新进展[J]. 林俊帆,林耿. 人文地理. 2014(06)
博士论文
[1]面向在线视频弹幕数据的挖掘方法研究[D]. 何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2]媒介尺度论: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尺度与中国国际传播战略[D]. 郭小春.浙江大学 2017
[3]当代中国电影的上海想象(1990-2013)[D]. 汪黎黎.南京大学 2015
[4]语言、饮食与文化认同[D]. 刘洋.上海大学 2015
[5]媒介.空间.记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空间建构与审美研究(1988-2012)[D]. 严晓蓉.浙江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城市饮食文化空间地方性的建构及作用机制研究[D]. 胡文婷.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8
[2]中日美食剧饮食符号表征与认同情况的比较研究[D]. 周璟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3]传播仪式观视角下对《孤独的美食家》的解读[D]. 梁铮.西北大学 2017
[4]电视真人秀的饮食文化传播及其“地方感”建构[D]. 孙愉.华中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09187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问题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
一、关于媒介空间理论的梳理
二、关于饮食与族群认同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饮食文本中的空间表征
第一节 内地:边缘乡村的精心跨越
一、地方性的凸显:食物、人物和方言
二、“乡愁式”的乌托邦:对城市文明的担忧
第二节 海外: 历史的荣光与差异化的他者
一、中华饮食辐射地域: 关于历史的不同书写
二、他国地域: 异国情调的呈现
第三节 混合空间: 空间交叉点上的影像映照
一、香港与澳门: 全球化影响下的城市空间
二、全球视野: 一种商业策略
第二章 饮食文本中的空间生产方式
第一节 方式一: 去地方性与想象共同体的重构
一、共同的饮食器具历史
二、节庆仪式中的少数民族
第二节 方式二: 现代技术下的空间奇观展示
一、动作奇观的运用
二、微观世界的呈现
第三节 方式三:他国地域的差异化建构
一、与欧洲、非洲、美洲的比较
二、重要的是“它不是什么样”
第三章 饮食文本外的虚拟网络空间
第一节 民族国家内部的地方认同:确认与争夺
一、确认:自我身份的安放
二、争夺:文化声望的竞争
第二节 全球饮食经验下的民族认同:夸耀与否定
一、夸耀: 具像化的个体记忆连结
二、否定: 文化优越性的显现
结语
一、媒介的空间想象力
二、展望:地方性VS全球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符号建构与身份认同的失衡与反思[J]. 苏陶然. 东南传播. 2018(12)
[2]专访《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导演陈晓卿 美食有情,风土难离[J]. 孙冰. 中国经济周刊. 2018(44)
[3]海外华人:移民、食物和认同[J]. 陈志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4]空间、饮食与社会变迁:理论演进脉络[J]. 房静静,袁同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5]食物的节律与认同:基于贵州荔波布依族的饮食人类学考察[J]. 韦玮,陈志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3)
[6]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嵌入式”传承与精品化发展——以云南过桥米线为例[J]. 程小敏,于干千. 思想战线. 2017(05)
[7]海外华人的美食文化情结——基于旅英华人的研究[J]. LiangTao Shan,尹璐,童清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2)
[8]基于人文地理学视角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综述[J]. 刘慧,郑衡泌,胡晓蓉.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6(03)
[9]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在案例研究中的应用[J]. 蔡宁伟,于慧萍,张丽华. 管理学刊. 2015(04)
[10]意义、权力与再物质化:食物消费地理新进展[J]. 林俊帆,林耿. 人文地理. 2014(06)
博士论文
[1]面向在线视频弹幕数据的挖掘方法研究[D]. 何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2]媒介尺度论: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尺度与中国国际传播战略[D]. 郭小春.浙江大学 2017
[3]当代中国电影的上海想象(1990-2013)[D]. 汪黎黎.南京大学 2015
[4]语言、饮食与文化认同[D]. 刘洋.上海大学 2015
[5]媒介.空间.记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空间建构与审美研究(1988-2012)[D]. 严晓蓉.浙江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城市饮食文化空间地方性的建构及作用机制研究[D]. 胡文婷.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8
[2]中日美食剧饮食符号表征与认同情况的比较研究[D]. 周璟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3]传播仪式观视角下对《孤独的美食家》的解读[D]. 梁铮.西北大学 2017
[4]电视真人秀的饮食文化传播及其“地方感”建构[D]. 孙愉.华中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09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0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