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时代的小人物写传:对话贾樟柯
发布时间:2021-01-31 09:40
<正>时间:2018年10月30日地点:北京百子湾贾樟柯,著名中国电影导演,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1970年5月29日出生于中国山西汾阳,1993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学习。1995年,在读中的贾樟柯以一部处女作短片《小山回家》获1996年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故事片金奖。1998年第一部长片《小武》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诸多国际大奖,贾樟柯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青年导演。《站台》《任逍遥》《世界》相继问世,先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等。2006年,《三峡好人》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而后,《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影片虽然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在台北金马影展、亚洲电影大奖、戛纳国际电影节等亮相和获奖。2017年,贾樟柯创办平遥国际电影展,为更多年轻的电影人搭建电影的交流平台。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从《人生》《老井》到《本命年》:走向对个体的现代性关切
第六代作品中的“个体味道”与代际命名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不“变”的是关怀大时代的小人物
审美的叠加,表达的是现实的混杂
电影是生活的一种可感的记录、有体感的档案
个体困境是艺术的土壤,审美痛感是电影的力量
按照现实的经验和逻辑去表现现实的现实主义
现实关怀、个体关怀的电影,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
关注人、眼界、热情,是电影人的关键
本文编号:3010621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从《人生》《老井》到《本命年》:走向对个体的现代性关切
第六代作品中的“个体味道”与代际命名
从《小武》到《江湖儿女》,不“变”的是关怀大时代的小人物
审美的叠加,表达的是现实的混杂
电影是生活的一种可感的记录、有体感的档案
个体困境是艺术的土壤,审美痛感是电影的力量
按照现实的经验和逻辑去表现现实的现实主义
现实关怀、个体关怀的电影,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
关注人、眼界、热情,是电影人的关键
本文编号:3010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1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