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日记》:阶级社会中的悲剧图式
发布时间:2021-02-03 12:44
悲剧电影中的"惯有形式"往往发掘于现实生活的普遍共情。《孟买日记》从简单的理解切入,设立了四个分别代表社会阶级中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在强烈的自我挣扎状态中,通过话语、行为、观点、意识等多个角度,运用独特的技术手法和叙事视角,展现情绪的产生、爆发与消弭。将审美的陌生化与现代影视技术结合,从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悲剧美感。电影将社会阶级的不可违抗性加以解构,全面、真实地塑造了现实主义色彩下的社会阶级中人物之间的意识对立与情感交错的悲剧图式。
【文章来源】:电影文学.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假象:阶级交错的无距离感
二、背景:阶级观念的积重难返
三、结果:永恒的自我孤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再是华丽的歌舞制造者:印度电影业及其国际化探求[J]. 特贾斯维妮·甘地,付筱茵,李妮乡. 世界电影. 2016(03)
[2]神圣的纯净:印度电影审美趣味的偏执观[J]. 肖雅. 电影文学. 2012(02)
[3]论悲剧的“命运幻象”[J]. 苗强. 文艺研究. 1996(03)
[4]论悲剧力与悲剧感[J]. 吴涤非. 文艺研究. 1994(05)
博士论文
[1]理想与现实: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研究[D]. 管辉.云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016521
【文章来源】:电影文学.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假象:阶级交错的无距离感
二、背景:阶级观念的积重难返
三、结果:永恒的自我孤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再是华丽的歌舞制造者:印度电影业及其国际化探求[J]. 特贾斯维妮·甘地,付筱茵,李妮乡. 世界电影. 2016(03)
[2]神圣的纯净:印度电影审美趣味的偏执观[J]. 肖雅. 电影文学. 2012(02)
[3]论悲剧的“命运幻象”[J]. 苗强. 文艺研究. 1996(03)
[4]论悲剧力与悲剧感[J]. 吴涤非. 文艺研究. 1994(05)
博士论文
[1]理想与现实: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研究[D]. 管辉.云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016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1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