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泽良太喜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4 05:16
本文选择古泽良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胜者即是正义(Legal High)》两部曲、《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为研究对象,以喜剧性为切入点,结合戏剧学、影视学、社会学等批评理论,着重论述古泽良太的《胜者即是正义(Legal High)》、《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的喜剧性表现、喜剧人物的塑造和喜剧手法的运用。喜剧作品需要超出观众的心理预期,才能产生笑料。古泽良太的作品擅长于让人觉得是这样,结果却是另一种,颠覆观众的心理认知。不仅仅是简单的抖机灵,而在于他推崇的多种价值观的共存,通过价值观的对立制造喜剧包袱。本文结合喜剧理论和叙事学理论,分三章从喜剧与解构、人物塑造与喜剧张力、喜剧手法三个角度对古泽良太的作品展开论述。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喜剧性与解构。对固有印象、常识性行为的解构,通过对前后心理落差的揭示而引发笑声。对传统音乐的失谐,提供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导观众发笑。喜剧与深刻的主题存在冲突,喜剧使人发笑,深刻的主题破坏轻松的喜剧氛围,古泽良太把深刻的主题隐喻于喜剧化的剧情中,并对其艺术手法加以论述。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古泽良太的人物塑造,喜剧人物塑造需具有喜剧张力。人的思想和性格是引...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解构的喜剧性
第一节 喜剧性与消解
第二节 喜剧音乐与失谐
第三节 喜剧与主题隐喻
第二章 人物塑造与喜剧张力
第一节 荒诞型人物塑造
第二节 萌型人物的塑造
第三节 功能型人物的塑造
第三章 古泽良太的喜剧手法
第一节 移花接木式戏仿
第二节 魔术假象式反转
第三节 偷梁换柱式夸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动漫与青少年审美素质的养成[J]. 黄柏青. 美与时代(下). 2017(08)
[2]大学生御宅族现象的后亚文化论析[J]. 李冬冬. 西部学刊. 2017(08)
[3]背景音乐在电视剧中的运用[J]. 侯洁. 当代电视. 2016(11)
[4]中国近代喜剧美学的发端[J]. 鄂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5]我国日本电视剧受众观剧心理研究[J]. 高楠楠.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0)
[6]日本电视剧中的文化透视[J]. 王晴,鲁杰. 新校园(上旬). 2015(12)
[7]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越境传播[J]. 孙作文. 枣庄学院学报. 2014(06)
[8]浅谈日本电视剧对我国电视剧发展的启示[J]. 程荣进. 电影文学. 2014(20)
[9]从“场效应”看“罐装笑声”的合理使用[J]. 王文博. 当代电视. 2013(05)
[10]日本财阀企业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J]. 高宇. 日本学刊. 2012(04)
博士论文
[1]法律事实建构论[D]. 杨波.吉林大学 2007
[2]解构与颠覆的喜剧[D]. 李曙豪.苏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网络时代萌文化传播研究[D]. 文秋萍.重庆工商大学 2016
[2]法律事实概念的再认识[D]. 周海贝.南京师范大学 2012
[3]笑从何处来——中国情景喜剧的创作策略与喜剧效果分析[D]. 程芬.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7791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解构的喜剧性
第一节 喜剧性与消解
第二节 喜剧音乐与失谐
第三节 喜剧与主题隐喻
第二章 人物塑造与喜剧张力
第一节 荒诞型人物塑造
第二节 萌型人物的塑造
第三节 功能型人物的塑造
第三章 古泽良太的喜剧手法
第一节 移花接木式戏仿
第二节 魔术假象式反转
第三节 偷梁换柱式夸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动漫与青少年审美素质的养成[J]. 黄柏青. 美与时代(下). 2017(08)
[2]大学生御宅族现象的后亚文化论析[J]. 李冬冬. 西部学刊. 2017(08)
[3]背景音乐在电视剧中的运用[J]. 侯洁. 当代电视. 2016(11)
[4]中国近代喜剧美学的发端[J]. 鄂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5]我国日本电视剧受众观剧心理研究[J]. 高楠楠.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0)
[6]日本电视剧中的文化透视[J]. 王晴,鲁杰. 新校园(上旬). 2015(12)
[7]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越境传播[J]. 孙作文. 枣庄学院学报. 2014(06)
[8]浅谈日本电视剧对我国电视剧发展的启示[J]. 程荣进. 电影文学. 2014(20)
[9]从“场效应”看“罐装笑声”的合理使用[J]. 王文博. 当代电视. 2013(05)
[10]日本财阀企业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J]. 高宇. 日本学刊. 2012(04)
博士论文
[1]法律事实建构论[D]. 杨波.吉林大学 2007
[2]解构与颠覆的喜剧[D]. 李曙豪.苏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网络时代萌文化传播研究[D]. 文秋萍.重庆工商大学 2016
[2]法律事实概念的再认识[D]. 周海贝.南京师范大学 2012
[3]笑从何处来——中国情景喜剧的创作策略与喜剧效果分析[D]. 程芬.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7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1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