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电影第二符号学视域下抗战电视剧与观众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9 14:00
  作为我国电视剧题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抗战电视剧以其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互兼容的创作风格备受观众和导演的青睐。电视剧已经成为当下娱乐消遣的一种最流行的艺术形式,拥有叙事时间长、情节描述细、人物生活化等特点,成为展现抗战历史最大众化的传播方式。悲惨的历史事件,英勇的人物传记也为电视剧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在迎合时代主旋律诉求的环境下,奠定了抗战电视剧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目前业内学者研究内容大多围绕抗战电视剧的作品类型,人物形象,个案分析等几个方面。随着“抗日神剧”数量的逐渐增加,学术界将目光投射到新的研究领域,也就是抗战电视剧作品的价值研究,其中包括作品的社会价值研究与传播价值研究。例如抗战电视剧价值观念的研究、草根人物形象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抗日神剧传播的负面影响研究,抗战电视剧强化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研究等等。但是有关抗战电视剧的符号学解读却是寥寥无几的。因此,本文将引入电影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试图突破大众化的研究方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抗战电视剧进行研究解读。本文第一章绪论,简单阐述研究背景、方法、抗战电视剧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简述电影第二符号学的发展背景,和本次研究相关的...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创新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方法
    四、抗战题材电视剧的现状
        (一)抗战电视剧发展现状
            1、抗战题材剧目萌芽期
            2、故事情节多元发展期
            3、抗战剧目种类丰富期
        (二)国内研究现状
            1、抗战题材电视剧作品的研究
            2、抗战题材电视剧价值的研究:
            3、有关抗战电视剧的符号学研究
        (三)国外研究现状
    注释
第二章 电影第二符号学理论应用概述
    一、电影第二符号学的发展背景
        (一)电影第一符号学的建立
        (二)电影第二符号学理论基础
        (三)拉康和弗洛伊德对麦茨影响
    二、本文应用电影第二符号学的主要内容
        (一)“电影机构”理论
        (二)电影的认同机制
        (三)欲望之电影与梦
    三、应用电影符号学的可行性分析
    注释
第三章 抗战电视剧“因何而在”
    一、“电影机构”理论的引用
        (一)由“想象的能指”到“电影机构”
        (二)“欲望”的产生
    二、抗战剧观看“欲望”的形成
        (一)电视剧的便捷
        (二)观众观看欲望的形成
        (三)抗战剧对观众缺失感的弥补
    注释
第四章 抗战电视剧“怎样存在”
    一、摄像机认同
    二、人物的认同
    三、抗战剧中人物形象的认同
        (一)观众对于角色的认同
        (二)女性观众对于角色的认同
        (三)青年观众对于角色的认同
    注释
第五章 抗战电视剧“如何发展”
    一、什么是“好的对象”
    二、抗战电视剧中“好的对象”的建立
        (一)“国家”叙事模式
        (二)“国家”叙事模式的发展
        (三)“英雄传奇+草根”的叙事模式
        (四)“国家+家族”叙事模式
        (五)“平民”叙事模式
        (六)“个体”叙事模式
    注释
第六章 抗战电视剧与观众的关系构建
    一、观众审美的提升
    二、抗战电视剧持续的创新
    三、抗战剧与观众的“共生”关系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与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的衍生[J]. 肖伟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2]试论索绪尔的概念化理论[J]. 胡剑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3]约翰·贝特曼的系统功能电影语言观初探——兼谈电影符号学的命运[J]. 金虎.  电影文学. 2019(02)
[4]抗日题材电视剧抗日主体构建的思考[J]. 李金兆.  电影文学. 2018(23)
[5]浅谈电影第一符号学的建立过程——麦茨、帕索里尼、艾柯观点的共鸣、分歧与融汇[J]. 徐明华,倪晓航.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9)
[6]历史洪流中的亲情纠葛及离散——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主要人物解读[J]. 冯源.  四川戏剧. 2018(07)
[7]解读弗洛伊德、梦与意识[J]. 张苏昱.  美与时代(下). 2018(07)
[8]21世纪以来“抗战剧”热播折射出的电视剧热点与难点[J]. 许建华,欧阳宏生.  民族艺术研究. 2018(01)
[9]电影符号学、镜像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编者按)[J]. 王永祥.  俄罗斯文艺. 2018(01)
[10]论新世纪抗战题材电视剧人物形象的塑造[J]. 马菲.  视听. 2017(12)

硕士论文
[1]克里斯蒂安·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研究[D]. 刘斌.山西师范大学 2018
[2]红色影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安稳.广西大学 2018
[3]新世纪国产抗日题材电视剧研究[D]. 任康.山东师范大学 2017
[4]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符号学研究[D]. 马继超.山东大学 2017
[5]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抗战研究[D]. 廉雅茜.云南大学 2016
[6]当代语境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新质[D]. 陈依妮.福建师范大学 2016
[7]抗日题材电视剧的青少年受众认知研究[D]. 徐佳.暨南大学 2016
[8]克里斯蒂安·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研究[D]. 张媛媛.湖南师范大学 2015
[9]可为与不可为:第一电影符号学理论辨析[D]. 渠冉.山东大学 2014
[10]云南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历史记忆分析[D]. 荆盼盼.云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25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25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4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