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影像符号视域下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7 17:45
  中华文明一直以历史悠久著称,各族人民常常是在民族历史的追忆和回溯中,来唤起民族的共同记忆。历史上,土尔扈特部的东归不仅是祖国同胞同宗同源血脉相连的强大呼唤,也是蒙古族文化和蒙古族身份的有力感召。电视剧《东归英雄传》正是以这一史实为背景,在恢弘的历史背景下再现并讴歌了以土尔扈特部为缩影的蒙古族对国家以及民族身份的认同。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以影像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为理论基点,以影视传播的基本元素——影像符号为切入点,对电视剧《东归英雄传》的影视文本进行系统的分析。在视觉影像符号上,剧中的实体符号不仅具有影像符号的能指之意,同时也具备了影像符号的所指之意,即通过对环境符号、饮食服装符号以及道具符号等影像符号的呈现,表现了土尔扈特人对蒙古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基于故土之思的国家的认同。剧中从土尔扈特人在物质层面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直指了其内心诸如民族性格、祖先崇拜、民族审美等精神层面的内心世界,而这种精神层面的表达正是土尔扈特人对蒙古族文化以及对故乡母国的认同和皈依。在听觉影像符号上,《鸿雁》这一音乐符号在剧中表达了蒙古族人的别情、思乡思归以及生生不息的希望等含义。这一背景音乐配合剧中的影像画面...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影像符号视域下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草原上土尔扈特人的生活图景

影像,草原,场所,沙俄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影像符号视域下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的文化认同研究30图2-2给渥巴锡和达什敦提供游玩场所的草原图2-3渥巴锡和央金草原上的相会其次,这种文化认同的传达同样表现在剧中利用“草原”这一影像符号,使其与沙俄的环境符号形成了对比,从而在两种环境符号象征着的两种文化的冲突当中,突出了土尔扈特部对草原生活、对蒙古族文化的依恋。另外,剧中关于土尔扈特部热爱草原生活的展现,既是土尔扈特部对蒙古族文化的眷恋,又是其对故乡祖国认同的体现。如果说“草原”是土尔扈特部赖以生存的环境符号,那么“冰天雪地”则是沙俄环境的符号象征。一反和煦的草原,当画面转到对沙俄的表现时,灰蒙蒙的天空中下着鹅毛大雪,沙俄皆以一片惨白入眼,“冰天雪地”成为了沙俄生存环境的影像符号(详见图2-4)。通常,由于冰雪有着净化空气,杀死病菌的功效,因而“冰”和“雪”常被看做圣洁、纯净的化身,但剧中的“冰”“雪”符号却隐喻着冷血和肃杀。在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看似高贵纯洁的白雪世界,背后却隐藏着沙俄侵略的野心,冰雪下是触目惊心的掠夺和罪恶,“冰”和“雪”俨然成为罪恶的帮凶。

影像,草原,沙俄,土尔扈特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影像符号视域下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的文化认同研究30图2-2给渥巴锡和达什敦提供游玩场所的草原图2-3渥巴锡和央金草原上的相会其次,这种文化认同的传达同样表现在剧中利用“草原”这一影像符号,使其与沙俄的环境符号形成了对比,从而在两种环境符号象征着的两种文化的冲突当中,突出了土尔扈特部对草原生活、对蒙古族文化的依恋。另外,剧中关于土尔扈特部热爱草原生活的展现,既是土尔扈特部对蒙古族文化的眷恋,又是其对故乡祖国认同的体现。如果说“草原”是土尔扈特部赖以生存的环境符号,那么“冰天雪地”则是沙俄环境的符号象征。一反和煦的草原,当画面转到对沙俄的表现时,灰蒙蒙的天空中下着鹅毛大雪,沙俄皆以一片惨白入眼,“冰天雪地”成为了沙俄生存环境的影像符号(详见图2-4)。通常,由于冰雪有着净化空气,杀死病菌的功效,因而“冰”和“雪”常被看做圣洁、纯净的化身,但剧中的“冰”“雪”符号却隐喻着冷血和肃杀。在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看似高贵纯洁的白雪世界,背后却隐藏着沙俄侵略的野心,冰雪下是触目惊心的掠夺和罪恶,“冰”和“雪”俨然成为罪恶的帮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籍留学生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认同的实证研究[J]. 任迪,姚君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09)
[2]网络表情的意义传递与文化认同探究[J]. 王怡雯.  新闻论坛. 2019(02)
[3]电影《诺日吉玛》的影像符号意义分析[J]. 常海齐.  视听. 2019(03)
[4]草原情 电影梦——麦丽丝导演访谈[J]. 麦丽丝,张东.  当代电影. 2019(02)
[5]符号之墙与光亮——对冯小刚影像符号行为及其意义指涉的哲学思索[J]. 章衡.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04)
[6]新媒体观众对影像的符号解构与意义的再创作[J]. 王凌轩.  东南传播. 2018(08)
[7]沉默的呐喊:《暴裂无声》中的符号隐喻、阶层症候与社会寓言[J]. 徐爽,袁铭泽.  电影评介. 2018(13)
[8]电影中的符号语言[J]. 王梦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10)
[9]电影《七月与安生》的符号及象征意义[J]. 王宇琪.  艺术评鉴. 2018(05)
[10]蒙古族题材故事影片中的“草原”符号研究[J]. 孙书敏.  创作与评论. 2017(24)

硕士论文
[1]克里斯蒂安·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理论研究[D]. 刘斌.山西师范大学 2018
[2]第三空间在影像符号中的功能和意义[D]. 陈楚红.暨南大学 2018
[3]影像记忆、身份表述与文化认同[D]. 牛静.云南师范大学 2018
[4]民族符号与世界传达:《秦时明月》的影像符号与传播研究[D]. 李雨桐.兰州大学 2018
[5]恩施女儿会的功能转型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 吕姝焱.华中师范大学 2018
[6]冲突与鸿沟:内地藏族大学生的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研究[D]. 常小松.南开大学 2018
[7]以《向西》为例解读公路电影的影像表达[D]. 王赈阳.西南交通大学 2018
[8]蒙古族大学生文化认同问题的介入策略探析[D]. 杜春蕾.内蒙古大学 2017
[9]论国产动画的视觉表现与文化认同[D]. 朱欣怡.武汉纺织大学 2017
[10]身体符号及图形语言在观念影像中的视觉表达[D]. 王骊.山西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69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69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2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