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景观·人物:侯孝贤电影综论
发布时间:2021-03-11 18:01
侯孝贤作为台湾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一贯的关怀主义和“苍凉”的风格,被认为是当代中国乃至国际最重要的电影人之一。本文主要从历史、景观、人物三个方面综论侯孝贤的电影,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全文除绪论、结语外,主体部分由三章构成。第一章论说侯孝贤电影的景观呈现,从电影美学与叙事出发,包括长镜头的普遍运用、自然与人文的交叠、写实与抒情的融合等内容,指出侯孝贤透过声音和影像的辩证,以庶民记忆来质疑历史大叙事。在空间处理上,不但以长镜头深焦呈现室内多层次空间的活动来反映家族和历史命运纠结的兴衰荣枯,更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来铺陈多重殖民的生活经验。第二章论侯孝贤电影的人物描摹,从自传体裁与边缘人物出发,包括个人自传、戏偶代表、女性角色等内容,记录到1980-90年代侯孝贤的所有作品主体都很清楚地以自传体呈现,并且特别钟爱于个人的人生轨迹描写及边缘人物作为题材创作,透过回忆唤起历史分期、年代称号、朝代及描述时间架构的问题。而在检视、探索过去时,以宽美为代表的女性角色在他的电影中提供了另一种历史时间的形态,来讲述非指导性的个人历史。第三章论侯孝贤电影的历史书写,以台湾新电影为开端...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景观的呈现
第一节 长镜头的普遍运用
一、长镜头的坚持
二、远距长镜头的呈现
第二节 自然与人文的交叠
一、自然景观的聚焦
二、人文景观的捕捉
第三节 写实与抒情的融合
一、客观写实的坚守
二、主观抒情的自觉
第二章 人物的描摹
第一节 个人自传
一、关注小人物命运
二、见证大时代变迁
第二节 戏偶形象
一、传统文化的呈现渴望
二、与布袋戏的紧密呼应
第三节 女性角色
一、配角位置的女性
二、女性主体的再现
第三章 历史的书写
第一节 缘何聚焦历史
一、大陆作家沈从文的影响
二、台湾影人集体倾向的推涌
第二节 日常琐事记录
一、倒叙手法的惯用
二、没有冲突的日常琐事
第三节 重大事件还原
一、视觉隐喻
二、视听交错
三、影像反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拓展·时间跨越·性别转向——论侯孝贤电影创作的转变[J]. 周仲谋. 北京社会科学. 2017(12)
[2]被建构的侯孝贤:台湾经验、中国性和第三世界[J]. 田星. 电影新作. 2017(01)
[3]从《悲情城市》看侯孝贤电影的艺术特色[J]. 吴双.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3)
[4]“归去”主题在侯孝贤电影中的流变[J]. 史可扬,康思齐. 民族艺术研究. 2016(02)
[5]侯孝贤的“反骨”:从《刺客聂隐娘》看其电影的东方美学意蕴[J]. 林少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6]本土经验与静观美学:侯孝贤电影诗学论略[J]. 王永收. 创作与评论. 2015(18)
[7]侯孝贤电影视听语言的东方美学[J]. 神雨丹. 青年文学家. 2014(18)
[8]论侯孝贤电影的艺术品格[J]. 李劼刚. 电影文学. 2014(05)
[9]一个失意嫡长子的处世哲学——论侯孝贤的电影[J]. 郭海燕. 祖国. 2013(20)
[10]寻求定位的精神地图——侯孝贤电影的寻根诉求与文化认同[J]. 肖震山.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12)
硕士论文
[1]侯孝贤电影中铁路意象传播[D]. 王释怿.辽宁大学 2017
[2]试论侯孝贤电影的诗意蜕变[D]. 孙甜.重庆大学 2017
[3]侯孝贤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自觉研究[D]. 谢向优.山西大学 2016
[4]侯孝贤电影《刺客聂隐娘》艺术风格分析[D]. 刘贝贝.兰州大学 2016
[5]侯孝贤电影空间叙事研究[D]. 崔冬梅.苏州大学 2015
[6]论新世纪以来台湾青春电影中的身份建构[D]. 吴佩婵.暨南大学 2015
[7]论“台湾新电影”中的怀乡情结[D]. 韩灵.渤海大学 2012
[8]时间之流与存在之思—侯孝贤电影的审美意义研究[D]. 倪子入.暨南大学 2012
[9]镜语中的时空、生活与诗意[D]. 顾小勇.西南大学 2012
[10]再植存在——论侯孝贤电影的日常场景建构及其精神渊源[D]. 蔡潇.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76844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景观的呈现
第一节 长镜头的普遍运用
一、长镜头的坚持
二、远距长镜头的呈现
第二节 自然与人文的交叠
一、自然景观的聚焦
二、人文景观的捕捉
第三节 写实与抒情的融合
一、客观写实的坚守
二、主观抒情的自觉
第二章 人物的描摹
第一节 个人自传
一、关注小人物命运
二、见证大时代变迁
第二节 戏偶形象
一、传统文化的呈现渴望
二、与布袋戏的紧密呼应
第三节 女性角色
一、配角位置的女性
二、女性主体的再现
第三章 历史的书写
第一节 缘何聚焦历史
一、大陆作家沈从文的影响
二、台湾影人集体倾向的推涌
第二节 日常琐事记录
一、倒叙手法的惯用
二、没有冲突的日常琐事
第三节 重大事件还原
一、视觉隐喻
二、视听交错
三、影像反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拓展·时间跨越·性别转向——论侯孝贤电影创作的转变[J]. 周仲谋. 北京社会科学. 2017(12)
[2]被建构的侯孝贤:台湾经验、中国性和第三世界[J]. 田星. 电影新作. 2017(01)
[3]从《悲情城市》看侯孝贤电影的艺术特色[J]. 吴双.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3)
[4]“归去”主题在侯孝贤电影中的流变[J]. 史可扬,康思齐. 民族艺术研究. 2016(02)
[5]侯孝贤的“反骨”:从《刺客聂隐娘》看其电影的东方美学意蕴[J]. 林少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6]本土经验与静观美学:侯孝贤电影诗学论略[J]. 王永收. 创作与评论. 2015(18)
[7]侯孝贤电影视听语言的东方美学[J]. 神雨丹. 青年文学家. 2014(18)
[8]论侯孝贤电影的艺术品格[J]. 李劼刚. 电影文学. 2014(05)
[9]一个失意嫡长子的处世哲学——论侯孝贤的电影[J]. 郭海燕. 祖国. 2013(20)
[10]寻求定位的精神地图——侯孝贤电影的寻根诉求与文化认同[J]. 肖震山.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1(12)
硕士论文
[1]侯孝贤电影中铁路意象传播[D]. 王释怿.辽宁大学 2017
[2]试论侯孝贤电影的诗意蜕变[D]. 孙甜.重庆大学 2017
[3]侯孝贤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自觉研究[D]. 谢向优.山西大学 2016
[4]侯孝贤电影《刺客聂隐娘》艺术风格分析[D]. 刘贝贝.兰州大学 2016
[5]侯孝贤电影空间叙事研究[D]. 崔冬梅.苏州大学 2015
[6]论新世纪以来台湾青春电影中的身份建构[D]. 吴佩婵.暨南大学 2015
[7]论“台湾新电影”中的怀乡情结[D]. 韩灵.渤海大学 2012
[8]时间之流与存在之思—侯孝贤电影的审美意义研究[D]. 倪子入.暨南大学 2012
[9]镜语中的时空、生活与诗意[D]. 顾小勇.西南大学 2012
[10]再植存在——论侯孝贤电影的日常场景建构及其精神渊源[D]. 蔡潇.华东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76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76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