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叙事中的人物形象建构研究——以动漫《领风者》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3 23:18
随着数字叙事理论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有关数字叙事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动漫《领风者》为例,分析了马克思这一伟大人物的形象如何在数字叙事中被重新建构,并探究了数字叙事在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从故事层面来看,以励志为核心的多线叙事与以共情为目的的要素编排丰富了观众的互动体验,为人物形象的建构提供了内部资源;从话语层面来看,数字赋权给予了内容制作者多元的加工手段,促使观众深入参与到解读当中,创造了重新认识马克思的外部环境。而在对传统叙事的脚本化中,数字叙事还存在"去精英化"的问题,有损传统叙事的完整性。
【文章来源】:东南传播. 2020,(09)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动漫《领风者》
二、数字叙事中的马克思形象如何被重新建构
(一)故事层面的互动体验
1. 以励志为核心的多线叙述
2. 以共情为目的的要素编排
(二)话语层面的数字赋权
1. 赋权制作者多元手段
2. 赋权观众参与解读
三、脚本化中的去精英化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文本分析到过程研究:数字叙事理论的生成与流变[J]. 甘锋,李坤. 云南社会科学. 2019(01)
[2]参与式文化视角下的弹幕视频分析[J]. 孙振虎,赵甜. 当代传播. 2018(06)
[3]主题出版中的互动数字叙事策略[J]. 李媛. 科技与出版. 2018(11)
[4]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福柯“空间规训思想”的当代阐释[J]. 刘涛. 国际新闻界. 2014(05)
[5]故事与游戏:走向数字叙事学[J]. 张新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6]文学的“脚本化”与“少数文学”[J]. 余岱宗.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3117271
【文章来源】:东南传播. 2020,(09)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动漫《领风者》
二、数字叙事中的马克思形象如何被重新建构
(一)故事层面的互动体验
1. 以励志为核心的多线叙述
2. 以共情为目的的要素编排
(二)话语层面的数字赋权
1. 赋权制作者多元手段
2. 赋权观众参与解读
三、脚本化中的去精英化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文本分析到过程研究:数字叙事理论的生成与流变[J]. 甘锋,李坤. 云南社会科学. 2019(01)
[2]参与式文化视角下的弹幕视频分析[J]. 孙振虎,赵甜. 当代传播. 2018(06)
[3]主题出版中的互动数字叙事策略[J]. 李媛. 科技与出版. 2018(11)
[4]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福柯“空间规训思想”的当代阐释[J]. 刘涛. 国际新闻界. 2014(05)
[5]故事与游戏:走向数字叙事学[J]. 张新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6]文学的“脚本化”与“少数文学”[J]. 余岱宗.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3117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1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