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拍摄对“家庭空间”的准入问题探讨——以纪录片《镜子》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10 14:07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蔽性。当纪录片创作以"家庭空间"作为主要叙事场景时,媒体的介入则有可能将这一私人场域带入公共空间,破坏其场景特征。作为"局外人"的纪录片创作者,拍摄家庭空间的过程暗含一组矛盾关系,即影像创作渴求更大深度的家庭空间展现与家庭成员的权利保护之间的不平衡。本文试图通过《镜子》的个案研究探讨纪录片创作与家庭空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对于"家庭空间"拍摄的准入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局外人”对家庭空间的介入
二、拍摄家庭空间的准入“边界”
1.“局外人”身份边界
2. 意识边界
3. 拍摄对象边界
三、拍摄“家庭空间”的准入路径探讨
1. 融合视角:“局内人”和“局外人”的适时切换
2. 价值取向:对人文关怀的坚守
3. 田野工作:长时间的参与式观察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看人看我”——田野调查初期的身份猜疑遭遇之反思[J]. 王媖娴.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2]纪录片:在场与伦理道德的紧张[J]. 刘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0)
[3]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点、原则与类型[J]. 何星亮,杜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4]日本民俗学田野调查方法及伦理思考—松尾恒一教授访谈录[J]. 程鹏,松尾恒一,梁青. 民间文化论坛. 2014(01)
[5]家庭空间与公共空间[J]. 戴烽. 青海社会科学. 2007(06)
本文编号:3129773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局外人”对家庭空间的介入
二、拍摄家庭空间的准入“边界”
1.“局外人”身份边界
2. 意识边界
3. 拍摄对象边界
三、拍摄“家庭空间”的准入路径探讨
1. 融合视角:“局内人”和“局外人”的适时切换
2. 价值取向:对人文关怀的坚守
3. 田野工作:长时间的参与式观察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看人看我”——田野调查初期的身份猜疑遭遇之反思[J]. 王媖娴.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2]纪录片:在场与伦理道德的紧张[J]. 刘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0)
[3]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特点、原则与类型[J]. 何星亮,杜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4]日本民俗学田野调查方法及伦理思考—松尾恒一教授访谈录[J]. 程鹏,松尾恒一,梁青. 民间文化论坛. 2014(01)
[5]家庭空间与公共空间[J]. 戴烽. 青海社会科学. 2007(06)
本文编号:3129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29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