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剧中的青年形象与文化景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04:39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青春剧中的青年形象,核心问题在于国产青春剧与青年文化产生了何种互文性和建构性的作用?众所周知,青年从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社会中最为可见的、活跃的的文化群体与研究对象。在过去的20世纪中,不断兴起的青年运动和青年文化折射着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诞生于90年代,并持续收获社会话题度的国产青春剧,成为复述/反映青年及青年文化的电视剧类型。然而,当下随着青春影视产业的火爆,青年再次成为聚焦对象,其中不少学者认为“青年文化”已被“青春文化”所替代。本文认为,国产青春剧中青年形象的发展演变,映现青年文化的变迁过程,其中,同时当下甚嚣尘上的“青年消失论”可以在国产青春剧对青年形象的建构,以及社会青年的参与实践中找到现实因由。本文主要从青年文化理论中的青年问题、国产青春剧中的青年形象、现实青年的参与实践三个层面考察国产青春剧在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中,建构出的青年形象,反映出的社会青年文化。第一部分:主要考察青年文化理论的发展轨迹、中国社会青年形象的历时性发展演变和国产青春剧的相关概念界定,认为当下社会青年正如后亚文化理论描述的:青年的身份边界开始模糊,趋向于流动化;同时认为国产青春剧...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青年”进阶:青年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变迁
第一节 “发现与转向”:青年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
一、发现青年:从年龄到社会的身份过渡
二、“问题青年”到“青年问题”的文化转向
第二节 “传统与当下”:青年文化视角下中国社会青年形象的转变
一、青年形象:“角色”与“非角色”之间
二、青年身份的“清晰”与“模糊”
第三节 国产青春剧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青年形象的概念辨析
二、“青年文化”至“青春文化”:国产青春剧类型题材的变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消费语境:国产青春剧的类型移植与青年的“出现”(1998-2005)
第一节 国产青春剧出现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规约
第二节 “外来”的青年形象与文化想象
一、“青春前史”:“早熟”的青年形象
二、青春崇拜:“偶像青年”的魅影
第三节 青春叙事表征:消费中的青年与“被消费”的青春
一、外部背景:消费性的都市空间
二、内部关系:封闭化的角色结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实观照:国产青春剧的类型自生与青年的“本土化”(2006-2013)
第一节 单一到多元:青年形象的“本土化”
一、“叛逆的一代”:“80”后奋斗青年
二、当代气质感:红色革命青年
三、后现代演绎:“无厘头”青年
第二节 个体化视角:青春故事的现实感性演绎
一、理想和现实:大时代·小叙事
二、“正青春”:多元的成长主题
三、“青年的出走”:作为世代意识的代际冲突
第三节 我的青春我做主:从边缘到“主流”的青年文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生图景:国产青春剧的类型复合与青年文化的“蔓生长”(2014-至今)
第一节 青春生成:国产青春剧的网络文化逻辑
一、网络环境:泛化的青春审美态势
二、融合时代:青春媒介文本的互融与共生
三、青年观众:网络的参与新态与文化认同
第二节 网生图景下国产青春剧的叙事类型特征
一、“过去式”:集体化的青春怀旧记忆
二、“进行式”:个人化的青春现实遭遇
三、“交互式”:“脱域”化的虚拟青春体验
第三节 继承与更新:国产青春剧青年形象的突破
一、“断裂的一代”:“90后”都市青年
二、“初老”与“不老”的怀旧青年
第四节 新时代下国产青春剧青年文化的表达模式
一、“抵抗”的消散与“自我”的建构
二、“怀旧”成为“发现青年”的表达策略
本章小结
结语:“青年消失”?青春永在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58719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青年”进阶:青年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变迁
第一节 “发现与转向”:青年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
一、发现青年:从年龄到社会的身份过渡
二、“问题青年”到“青年问题”的文化转向
第二节 “传统与当下”:青年文化视角下中国社会青年形象的转变
一、青年形象:“角色”与“非角色”之间
二、青年身份的“清晰”与“模糊”
第三节 国产青春剧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青年形象的概念辨析
二、“青年文化”至“青春文化”:国产青春剧类型题材的变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消费语境:国产青春剧的类型移植与青年的“出现”(1998-2005)
第一节 国产青春剧出现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规约
第二节 “外来”的青年形象与文化想象
一、“青春前史”:“早熟”的青年形象
二、青春崇拜:“偶像青年”的魅影
第三节 青春叙事表征:消费中的青年与“被消费”的青春
一、外部背景:消费性的都市空间
二、内部关系:封闭化的角色结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实观照:国产青春剧的类型自生与青年的“本土化”(2006-2013)
第一节 单一到多元:青年形象的“本土化”
一、“叛逆的一代”:“80”后奋斗青年
二、当代气质感:红色革命青年
三、后现代演绎:“无厘头”青年
第二节 个体化视角:青春故事的现实感性演绎
一、理想和现实:大时代·小叙事
二、“正青春”:多元的成长主题
三、“青年的出走”:作为世代意识的代际冲突
第三节 我的青春我做主:从边缘到“主流”的青年文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生图景:国产青春剧的类型复合与青年文化的“蔓生长”(2014-至今)
第一节 青春生成:国产青春剧的网络文化逻辑
一、网络环境:泛化的青春审美态势
二、融合时代:青春媒介文本的互融与共生
三、青年观众:网络的参与新态与文化认同
第二节 网生图景下国产青春剧的叙事类型特征
一、“过去式”:集体化的青春怀旧记忆
二、“进行式”:个人化的青春现实遭遇
三、“交互式”:“脱域”化的虚拟青春体验
第三节 继承与更新:国产青春剧青年形象的突破
一、“断裂的一代”:“90后”都市青年
二、“初老”与“不老”的怀旧青年
第四节 新时代下国产青春剧青年文化的表达模式
一、“抵抗”的消散与“自我”的建构
二、“怀旧”成为“发现青年”的表达策略
本章小结
结语:“青年消失”?青春永在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58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5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