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筑梦》人物形象塑造及创作阐述
发布时间:2021-05-07 08:45
电视专题片可以较为直接地实现创造者的主观性,灵活地运用多种呈现方式表现影片主题,是一种可以直接阐明创作者观点的纪实性影片,兼具真实性与审美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专题片创作的关键,想要突出人文价值,体现人文性和社会性,就必须要有一个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筑梦》是一部电视专题片,以千年古乐器“沛筑”的复原者郝敬春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与沛筑的故事。通过对郝敬春日常生活的记录,利用采访、解说、影视资料、情景再现等丰富的表现手法,本片坚持以客观记录为原则,注重声画统一,兼具抒情性和叙事性,既表现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又突出了工匠精神,实现一定的文化价值。总片长约20分钟,主要分成“匠心”、“技艺”、“传承”三个部分,介绍了沛筑复原的过程、制作工艺、传播表演,以及主人公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本片在风格上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发挥声画语言的造型和叙事功能,努力做到声画叙事的自然流畅,提升声画造型的美感度;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与塑造方面,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原生态的日常化中获取素材,力图本色地展现人物形象,使故事性与介绍性有机融合,使人物的鲜活度与工匠品质得以较好地呈现。本文对该片做出了创作阐述,对影片的呈现方式及人...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应用价值
二、研究和创作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作方案
四、本毕业设计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专题片《筑梦》的创作阐释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人物选取
一、选题来源
二、人物选取
第二节 拍摄准备及实施
一、确定拍摄内容
二、选择拍摄场地
三、整体结构安排
四、具体拍摄方案
第三节 后期剪辑制作
一、拍摄素材的取舍
二、解说词的撰写
三、剪辑大纲的制定
四、剪辑节奏的把握
第二章 专题片《筑梦》的呈现方式
第一节 声音的艺术呈现
一、配音与画面互为补充
二、同期声增加画面真实性
三、音乐的渲染
第二节 画面镜头的组接
一、拍摄角度的多样化
二、空镜头的转场
三、影像资料的引用
第三节 光影和色调的处理
一、光影的造型性
二、影片色调的定位
第四节 特殊表现手段丰富影像叙事
一、情景再现构建不同时空通道
二、延时摄影获得审美意味
第三章 专题片《筑梦》的人物形象塑造
第一节 表现人物形象的可敬可爱
一、方言彰显人物的朴实品质
二、镜头记录人物的自然状态
三、前台行为与后台行为的吻合度
第二节 编创者主观性的适度表现
一、生活细节的镜头捕捉
二、解说文字的有效补充
三、剪辑选取的典型场景
第四章 作品《筑梦》的创作反思
第一节 基本理论应用的得失
第二节 摄录剪辑制作的欠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千古乐器 涅槃重生——论“沛筑”再度问世的研究意义与价值[J]. 龚雪. 乐器. 2018(04)
[2]浅析数字调色在影片后期制作中的重要作用[J]. 王健,王晓雨. 现代电影技术. 2014(11)
[3]人物形象塑造对影视作品的影响[J]. 许阳,赵鹤.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4(02)
[4]浅谈电视节目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技巧[J]. 刘志荣. 新闻传播. 2013(07)
[5]论剪辑中声音与画面的相互作用[J]. 李微. 新闻传播. 2013(04)
[6]筑从刘邦故里再生[J]. 孟建军. 乐器. 2012(09)
[7]电视摄像构图的唯美性研究[J]. 孟旭东. 新闻传播. 2009(04)
[8]论“情景再现”在电视文献纪录片中的运用[J]. 邹鹏.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9(02)
[9]纪录片和搬演[J]. 聂欣如.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10]秦汉相和乐器“筑”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J]. 黄翔鹏. 考古. 1994(08)
硕士论文
[1]“介入”与“距离”:基于纪录片《久久》人物塑造的创作探究[D]. 刘思彤.重庆师范大学 2018
[2]人物专题片《传歌者—王洛宾》创作阐述[D]. 栗天洋.昆明理工大学 2017
[3]电视人物专题片创作实践与研究[D]. 严梦.昆明理工大学 2017
[4]人文纪录片创作纪录片《东巴文》编导阐述[D]. 于飞.昆明理工大学 2014
[5]影视造型的艺术特性与叙事手法研究[D]. 张之译.云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73104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应用价值
二、研究和创作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作方案
四、本毕业设计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专题片《筑梦》的创作阐释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人物选取
一、选题来源
二、人物选取
第二节 拍摄准备及实施
一、确定拍摄内容
二、选择拍摄场地
三、整体结构安排
四、具体拍摄方案
第三节 后期剪辑制作
一、拍摄素材的取舍
二、解说词的撰写
三、剪辑大纲的制定
四、剪辑节奏的把握
第二章 专题片《筑梦》的呈现方式
第一节 声音的艺术呈现
一、配音与画面互为补充
二、同期声增加画面真实性
三、音乐的渲染
第二节 画面镜头的组接
一、拍摄角度的多样化
二、空镜头的转场
三、影像资料的引用
第三节 光影和色调的处理
一、光影的造型性
二、影片色调的定位
第四节 特殊表现手段丰富影像叙事
一、情景再现构建不同时空通道
二、延时摄影获得审美意味
第三章 专题片《筑梦》的人物形象塑造
第一节 表现人物形象的可敬可爱
一、方言彰显人物的朴实品质
二、镜头记录人物的自然状态
三、前台行为与后台行为的吻合度
第二节 编创者主观性的适度表现
一、生活细节的镜头捕捉
二、解说文字的有效补充
三、剪辑选取的典型场景
第四章 作品《筑梦》的创作反思
第一节 基本理论应用的得失
第二节 摄录剪辑制作的欠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千古乐器 涅槃重生——论“沛筑”再度问世的研究意义与价值[J]. 龚雪. 乐器. 2018(04)
[2]浅析数字调色在影片后期制作中的重要作用[J]. 王健,王晓雨. 现代电影技术. 2014(11)
[3]人物形象塑造对影视作品的影响[J]. 许阳,赵鹤.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4(02)
[4]浅谈电视节目画面剪辑和声音剪辑技巧[J]. 刘志荣. 新闻传播. 2013(07)
[5]论剪辑中声音与画面的相互作用[J]. 李微. 新闻传播. 2013(04)
[6]筑从刘邦故里再生[J]. 孟建军. 乐器. 2012(09)
[7]电视摄像构图的唯美性研究[J]. 孟旭东. 新闻传播. 2009(04)
[8]论“情景再现”在电视文献纪录片中的运用[J]. 邹鹏.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9(02)
[9]纪录片和搬演[J]. 聂欣如.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10]秦汉相和乐器“筑”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J]. 黄翔鹏. 考古. 1994(08)
硕士论文
[1]“介入”与“距离”:基于纪录片《久久》人物塑造的创作探究[D]. 刘思彤.重庆师范大学 2018
[2]人物专题片《传歌者—王洛宾》创作阐述[D]. 栗天洋.昆明理工大学 2017
[3]电视人物专题片创作实践与研究[D]. 严梦.昆明理工大学 2017
[4]人文纪录片创作纪录片《东巴文》编导阐述[D]. 于飞.昆明理工大学 2014
[5]影视造型的艺术特性与叙事手法研究[D]. 张之译.云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73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7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