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中的城镇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06:05
本文关键词:贾樟柯电影中的城镇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以“代"划分的中国导演中,贾樟柯被归于第六代。但他独特的镜语体系和执着的艺术理念使在第六代导演中卓尔不群。他始终将视角对准了中国荧幕缺席的一群人或一些地方。至今他已创作数十部各类影片,这些作品从不同维度但又系统的描绘了普通人在剧变的社会中的角色变化。其中,以城镇为故事背景的影片则展示了经济大潮中城镇与城镇人变化最剧烈的一面。城镇这一空间形态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不仅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中国社会最广泛和最重要的组成细胞。改革开放至今,几十年来这种社会历史转型和变迁始终没有停止,由此带来的深刻社会文化、内涵的转变也仍在持续。所以研究贾樟柯电影中城镇形象有着必要的社会意义和实际的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文化研究理论对贾樟柯以城镇为创作背景的影片进行解读和分析,选取早期的《小武》《站台》《任逍遥》《东》《三峡好人》以及近期的《天注定》。旨在以其电影为文本,分析贾樟柯如何展现、描绘城镇形象,建构城镇空间以及透视文本外城镇形象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贾樟柯城镇形象。第一部分,从贾樟柯电影里城镇物质所呈现的视觉形象层面来展示和分析其背后的创作和表达意图。第二部分则从城镇主体的形象出发,分析和解读作为贾樟柯城镇主体的男人和女人的形象塑造和内涵,以及主体在城镇生活和精神文化所面对的困难等。最后一部分将贾樟柯的城镇电影和城镇形象放在当代电影史的序列中来分析,一方面指出贾樟柯的城镇电影的独特性;另一方试图研究贾樟柯所呈现的城镇形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贾樟柯电影 城镇形象 视觉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4
- 一、研究的缘起8-9
- 二、研究的范围和方法9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1-14
- 第二章 贾樟柯电影的城镇视觉形象14-28
- 一、贾樟柯及其作品介绍14-15
- 二、城镇视觉形象的表达15-23
- (一) 慢慢消逝的城镇轮廓15-17
- (二) 尘埃中的城镇17-19
- (三) 白描的自然景观19-21
- (四) 被忽略的生活静物21-23
- 三、声像合一的物质形象23-28
- (一) 时代性鲜明的背景声音、音乐23-25
- (二) 功能性的主观声音、音乐25-28
- 第三章 贾樟柯电影的城镇主体形象28-38
- 一、城镇男人、女人的形象塑造28-30
- (一) 劳动者如雕塑般的身体28-29
- (二) 在传统和新社会争扎的女性形象29-30
- 二、城镇主体形象的内涵阐释30-38
- (一) 城镇生存的迷惘与困惑31-33
- (二) “小人物”的追求与彷徨33-35
- (三) 面对生活的隐忍和沉默35-38
- 第四章 当代电影史序列中的贾樟柯城镇电影38-46
- 一、贾樟柯城镇电影的独特性38-40
- (一) 视角的独特性38-39
- (二) 影像风格的独特性39-40
- 二、贾樟柯塑造城镇形象的现实意义40-46
- (一) 城镇形象的文献性40-41
- (二) 城镇社会学的呈现和反思41-42
- (三) 国际背景下中国城镇形象42-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4
- 致谢54-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冠平;影像城市──对几部90年代中期城市电影的阅读[J];当代电影;1997年04期
2 王笑冬;;论贾樟柯电影中的“故乡”[J];电影文学;2009年06期
3 孟君;;“小城之子”的乡愁书写——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种空间叙事[J];文艺研究;2013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兆旭;贾樟柯电影的符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贾樟柯电影中的城镇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2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