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冯小刚喜剧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9:05

  本文关键词:冯小刚喜剧电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电影市场低迷,占据市场主导的大部分是主流意识形态与国外进口影片。而当时崛起的越来越多的市民阶层要求具有娱乐性质的电影出现,在呼声高涨之时,冯小刚喜剧电影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市民对娱乐电影的渴望。虽然初开始褒贬不一,但他凭借他的喜剧电影成为电影界长盛不衰的票房神话,跻身三大导演行列,成为喜剧电影界的巨擘。本文基于冯小刚喜剧电影与大众文化、叙事理论之间存在的契合点,从人物与叙事这两个基本方面展开对其喜剧电影特色的分析。整篇文章分成为三个章节。第一章结合大众文化理论,从电影中的人物层面进行分析,作为大众文化的中坚力量、仍在不断崛起的市民阶层不仅是冯氏喜剧电影的主要接受群体,更是电影镜头中关注的对象。在演员的选择上,冯小刚喜剧电影系列的男主人公都是由葛优固定出演,这是由平凡而有特色的外貌与其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双重审丑下选择的结果。而使影片中葛优塑造出来的小人物形象生动起来的是剧中人物那荒诞不经但又透出智慧的痞性话语,这种话语消解了权威与危机,使一切看似不可解决的矛盾得到合理的解决空间。第二章结合电影叙事学相关理论,从电影中的叙事层面展开对电影中叙事特色的分析。导演在叙事中采用线性发展的片段式组合,将人们带入一个个意料之外的故事奇观中,本文论述中,导演还设定了众多荒诞的游戏化情节去化解矛盾,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观影氛围。而窘境中的戏剧张力呈现更增添了重重惊喜般的喜剧效果。本文第三章在总结前两章的基础上,从商业、艺术、历史三个方面总结概括了电影的价值呈现。并在影片凸显的平民性与快餐化倾向下,反思了由此带来的局限,也反思了当下冯小刚喜剧电影中存在的研究空白、冯小刚导演息影传闻;当代喜剧电影的新变和冯小刚喜剧电影内部关注点的悄然变化对冯小刚导演提出的时代要求。笔者希望通过这样细致的梳理,可以为中国电影实现多样化的均衡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也期待冯小刚导演能不畏流言,继续贡献高质量的喜剧电影,并希冀中国电影评论与创作能早日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实现双向发展。
【关键词】:冯小刚 喜剧电影 人物 叙事 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5
  • Abatract5-8
  • 绪论8-16
  • 一 研究缘起8-9
  • 二 研究现状9-14
  • 三 本文研究价值与意义14-16
  • 第一章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人物特色16-27
  • 第一节 贴近生活的平民小人物16-20
  • 第二节 外貌与角色的双重审丑20-22
  • 第三节 简洁直白的痞性话语22-27
  • 第二章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叙事特色27-37
  • 第一节 线性发展中的片段式组合28-31
  • 第二节 荒诞的游戏化情节31-34
  • 第三节 窘境中的张力呈现34-37
  • 第三章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价值呈现与局限37-46
  • 第一节 冯小刚喜剧电影的价值呈现37-42
  • 第二节 局限与反思42-46
  • 结语46
  • 参考文献46-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0-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清;;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创始与奠基[J];电影新作;2005年05期

2 李政参;;喜剧电影中的震撼力[J];电影评介;2006年19期

3 丁鹏;;中国系列喜剧电影的变迁与思想[J];齐鲁艺苑;2006年03期

4 徐源;;假面浪子——意大利喜剧电影中的即兴喜剧传承[J];当代电影;2008年08期

5 欧阳静茹;;从爱一部喜剧电影开始[J];家庭影院技术;2009年02期

6 任丽娜;;喜剧电影美学中的幽默与滑稽——兼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喜剧电影发展态势[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康宁;;喜剧电影的精神内核[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李简瑷;;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文本特质浅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王莉;;论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精神特质[J];大众文艺;2010年11期

10 陈泓历;;浅析中国当代喜剧电影的喜剧精神[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敏;郄建业;;中俄喜剧电影的比较[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琦;;造梦功能与游戏精神——90年代中国喜剧电影的两种定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帆;喜剧电影:请多一点艺术精神[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饶曙光 本报实习记者 李亮采访 整理;别做喜剧电影创作上的“懒汉”[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周星;喜剧电影:让笑更有内涵和品位[N];文艺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杜思梦;构建国产喜剧电影形象 打造喜剧电影系列品牌[N];中国电影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楠 通讯员 马思远;让喜剧电影找准“穴位”[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赵卫防;香港喜剧电影北上策略的得与失[N];文艺报;2012年

7 徐韫琪;喜剧电影不能仅满足于“图一乐”[N];文艺报;2013年

8 尹鸿;喜剧智慧是喜剧电影的核心竞争力[N];文艺报;2013年

9 南台;喜剧电影与喜剧小说[N];文艺报;2013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关雯;国产喜剧电影如何发展?[N];中国电影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乃华;美国两性喜剧电影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2 康宁;香港喜剧电影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舜;论中国60年代初喜剧电影[D];南京大学;2005年

2 雷瑛;90年代中国都市喜剧电影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刘宇清;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美学初探[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01年

4 王智超;论美国喜剧电影的主题思想及表现风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元广;论新中国“十七年”喜剧电影的审美建构[D];浙江大学;2010年

6 王东方;2006年以来的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瑜;新世纪以来中国小成本喜剧电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花蕊;严肃的笑[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黄莹;接受美学视角下外国喜剧电影流行语的翻译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10 孙小玉;冯小刚喜剧电影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冯小刚喜剧电影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29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2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