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女巫形象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7-04-27 05:11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女巫形象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新世纪,《指环王》、《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等好莱坞魔幻电影开始逐渐进入广大电影观众的视野,并在世界电影市场刮起了一阵魔幻之风。在好莱坞魔幻电影塑造的众多形象中,有一个形象格外引人关注——女巫。从1999年上映的《女巫布莱尔》开始,女巫形象或主或辅的出现于各个魔幻电影中,并且呈现一个多样化的趋势。比如在《韩赛尔与格蕾特:女巫猎人》、《女巫季节》、《邪恶女巫》等电影中,对于女巫的邪恶形象的刻画令观众胆寒;而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女巫形象又变换成与常人无异、具有七情六欲的复杂性人物。女巫的形象也多次出现在魔幻动画电影中,如《通灵男孩诺曼》等。现实中的女巫形象有众多标签,比如“邪恶女巫”、“撒旦的情人”、“老巫婆”等等。由于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这些标签的内涵有着一致性,意义都是指向“黑暗”和“邪恶”。在中世纪,女巫是魔鬼留在人间的“中介”,世界上所有的灾难、疾病都是由于女巫的存在。因此中世纪的欧洲大陆曾经爆发了长时间的猎巫运动,无数无辜女性惨死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猎巫运动中。尽管现代社会没有巫术迫害,但是女巫仍旧是被隔除在主流社会之外的,女巫不可避免的沦为了主流文化的“他者”。但是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的女巫形象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女巫在电影中并不仅仅是代表了邪恶和黑暗,她们还可以是如同女神一样圣洁美丽的,或者是如同邻家小妹妹一样平易近人的。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的女巫形象逐渐增’多,逐渐形成了其类型化特征。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女巫形象是被文化建构的。由于好莱坞电影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代表,传递着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因此这种建构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建构起来的。本文将从女巫的社会身份的建构、情感价值追求的建构和影像叙事的建构三个方面分析女巫形象的建构过程。最后一个部分主要阐述了大众文化语境下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女巫形象的类型化生产和符号化意义,指出电影中的女巫形象就是符号化的人,尽管她们被贴上各种关于女巫的标签,但是归根结底要展现的是作为人的情绪情感和价值追求。好莱坞魔幻电影通过建构符号化了的女巫形象,潜移默化的传达美国的主流价值观。本文着重分析了女巫形象被类型化生产的原因,并且探讨这种类型化生产的背后隐藏的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本文的最后讨论了女巫形象的类型化生产对好莱坞魔幻电影的影响。
【关键词】:好莱坞魔幻电影 女巫 建构 类型化 询唤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选题理由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集中于女巫的现实意义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集中于魔幻电影的文化价值11-12
- 1.3 选题的提出12-13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13-14
- 第2章 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女巫形象的原型与类型14-21
- 2.1 女巫形象的原型——现实中的人14-17
- 2.1.1 基督教的异教徒14-15
- 2.1.2 引起自然灾害的祸根15-16
- 2.1.3 猎巫运动中的受害者16-17
- 2.2 女巫形象的类型——符号化的人17-21
- 2.2.1 魔性女巫:肮脏恐怖的邪恶女性17-18
- 2.2.2 神性女巫:美丽善良的圣洁女性18-19
- 2.2.3 人性女巫:有魔法的普通女性19-21
- 第3章 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女巫形象的文本演绎及建构策略21-37
- 3.1 社会身份的建构21-27
- 3.1.1 神话故事中的撒旦的情人21-25
- 3.1.2 精神情感中的母亲25-26
- 3.1.3 世俗生活中的普通人26-27
- 3.2 情感价值的建构27-31
- 3.2.1 个体情感价值的追求27-29
- 3.2.2 普世情感价值的追求29-31
- 3.3 影像叙事的建构31-37
- 3.3.1 魔幻色彩的画面语言31-36
- 3.3.2 象征意义的声音语言36-37
- 第4章 二元对立结构下女巫形象的类型化生产及符号化意义37-46
- 4.1 女巫叙事与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37-39
- 4.1.1 坏女巫——好女巫:人类价值追求的二元对立37-38
- 4.1.2 女巫猎人——女巫:社会宗教意识形态的二元对立38
- 4.1.3 救世主——女巫:个体权力的对立38-39
- 4.1.4 女巫——人:文化价值的二元对立39
- 4.2 女巫形象的类型化生产与符号化意义39-46
- 4.2.1 女巫形象类型化建构的原因39-42
- 4.2.2 女巫形象的类型化生产42-44
- 4.2.3 女巫形象的符号化意义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50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秀;荣格原型理论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徐恩玉;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与艺术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宁辛;蒂姆伯顿电影哥特式意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好莱坞魔幻电影中女巫形象的建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2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