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论娄烨新世纪电影的后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7-04-29 10:10

  本文关键词:论娄烨新世纪电影的后现代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生代导演成长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登陆中国的时期,他们的作品都带上了鲜明的后现代特征。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生代导演的电影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如贾樟柯等人都向主流电影靠拢,逐渐摆脱了地下电影的标签。与贾樟柯等人不同的是,娄烨仍然在走着“地下电影”的创作道路,并且仍然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本文即以娄烨新世纪以来的电影为论述对象,探讨娄烨电影的后现代表现。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在国内外有关娄烨电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阐释了本论题的文化语境和研究意义,认为对新生代导演研究的操作方式可从单个导演的研究出发,因为个人风格能够凸显方能说明新生代导演的逐渐成熟。第一章立足于后现代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语境,从宏观方面论说新生代导演代群特征在题材和叙事风格两个层面的后现代性,以此作为论述娄烨新世纪电影后现代性的入口。第二章以着重以《颐和园》这部影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娄烨电影在日常性爱层面上的私语化叙事特征,这固然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艺术私语化叙事的延续,但也是新生代导演强烈自我意识的流露。第三章侧重以《春风沉醉的夜晚》这部影片为研究对象,在为人诟病的酷儿电影语境中,阐释娄烨所拍的这部同性恋题材电影所具有的诗意与暴力相互融合的特征。第四章主要以《浮城谜事》这部影片为研究对象,论说了娄烨电影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呈现当下人所处的欲望、道德、宗教相互冲突的境域,反思现代社会中欲望与道德的复杂关系。结语部分从作者电影、不确定的片名、个人化的思考等方面对娄烨电影的总体特征进行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娄烨 新世纪电影 后现代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8
  • 1 娄烨电影的文化背景: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8-22
  • 1.1 后现代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传播18-20
  • 1.2 后现代性:新生代导演的代群特征20-22
  • 1.2.1 题材的后现代性20-21
  • 1.2.2 叙事风格的后现代性21-22
  • 2 《颐和园》:私语式的女性日记22-28
  • 2.1 《颐和园》的性爱叙事22-24
  • 2.1.1 娄烨电影中的性爱22-24
  • 2.1.2 《颐和园》的性爱:日常的性爱24
  • 2.2 《颐和园》的私语化叙事24-28
  • 2.2.1 20世纪90年代私语化叙事的发展24-25
  • 2.2.2 强化个体的孤立:私语化书写的作用25-26
  • 2.2.3 《颐和园》的私语化叙事26-28
  • 3 《春风沉醉的夜晚》:诗意与暴力的结合28-34
  • 3.1 讲述爱情故事的酷儿电影28-30
  • 3.1.1 中国酷儿电影的发展28-29
  • 3.1.2 作为普通人的男同性恋者29-30
  • 3.2 诗意与暴力的结合30-32
  • 3.2.1 诗意的意象与生活30-31
  • 3.2.2 暴力的场景31-32
  • 3.3 《春风沉醉的夜晚》的拼贴32-34
  • 3.3.1 三角恋中多种滥套32-33
  • 3.3.2 片名与语言的“拿来主义”33-34
  • 4 《浮沉迷事》:日常生活的复制34-39
  • 4.1 日常生活的复制34-36
  • 4.1.1 他们的故事34-35
  • 4.1.2 日常生活的复制35-36
  • 4.2 主角的转换36-38
  • 4.3 欲望与道德、宗教的冲突38-39
  • 结语39-42
  • 参考文献42-45
  • 后记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学和哲学中的后现代性[J];读书;2000年09期

2 曾耀农;政治与道德话语的放逐——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评估之二[J];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01期

3 岳友熙;;后现代性: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和超越[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4 高宣扬;;后现代主义:思想与艺术(五)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在尼采美学中的交错表现[J];美苑;2008年03期

5 郑玮;郑毓信;;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科学性[J];学习与探索;2009年02期

6 C.蒙加蒂尼 ,陈彪 ,郝逸;后现代性的意识形态[J];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7 文征;后现代性与当代社会思潮[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8 王一川;回到现代性的日常生活基础——从“黄河”形象看后现代性的建设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9 陈亚军;我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王松慧;;论消费社会中人的“自由”[J];青春岁月;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王建平;;历史的回文[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吴建国;;试论旅游对四川藏区文化生态的重构(摘要)——以阿坝藏区为例[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4 宋一苇;;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性理论话语[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孙绍谊;;市场转型中的影像重组:新媒体与文化批评[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6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鹏;后现代性与传统、与我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赵立爱 山东轻工业学院党委宣传部;文化透析与诗意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金惠敏;后现代主义:在思潮之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林华瑜;新现实语境下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N];中国文化报;2002年

5 夏兴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N];人民日报;2009年

6 肖自强 汪民安 姚福燕;后现代主义五人谈[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陈铭;严肃而又前卫的学术[N];湖北日报;2004年

8 冯敬诺 杨信礼;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60年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N];学习时报;2009年

9 杨四平;当前新诗的城市诉求[N];安庆日报;2005年

10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当前时代的倒退”[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彦;穿行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如意;技术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

2 孙颖东;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反思到永恒的价值诉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祁春燕;《坠落的人》的后现代性[D];南昌大学;2015年

4 周坦;论娄烨新世纪电影的后现代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敏;唐·德里罗小说的后现代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朱长泉;后现代通俗小说中的悖论[D];宁波大学;2008年

7 杨丽萍;黑客文化的后现代性分析[D];广西大学;2012年

8 樊蕾;论新生代电影的审美风格转变[D];山东大学;2008年

9 葛红刚;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文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娄烨新世纪电影的后现代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4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c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