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电影的粉丝群体研究 ——基于百度周星驰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4 07:00
本文以百度周星驰吧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观察法与吧内成员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观察该群体中粉丝的生存状态,通过资料搜集、吧内互动等方法探析周星驰电影粉丝群体身份形成的主观原因,以及成群后粉丝是怎样在群体内建构其身份认同的。拟通过个案研究的经验,进一步探讨当下中国青少年粉丝群体的网络生存状况。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对国内外粉丝、迷群、周星驰电影受众的研究现状进行较为详尽的梳理,在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立论的基点、选题的内涵及意义。第一章分析周星驰电影的火爆与粉丝文化的关联性。周星驰电影的火爆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环境下催生的粉丝文化密切相关,“大话迷”在周星驰粉丝群体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周星驰粉丝以星火燎原之势集结在各种网站和社群中,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周星驰网络粉丝群体,他们进一步推动了周星驰电影的传播。第二章分析周星驰电影粉丝群体形成的主观原因。以百度周星驰吧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得出粉丝与周星驰电影存在“力比多”“情感投射”“角色扮演”三个维度的认同,正是这三个主要原因共同奠定了百度周星驰吧坚实的情感基础。第三章分析周星驰电影粉丝群体的身份建构。首先...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样本及方法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周星驰电影持续火爆与粉丝群体的关联性
第一节 周星驰电影的风格与成就
第二节 周星驰电影火爆的受众分析
第三节 周星驰电影的传播与粉丝群体的关联
第二章 周星驰电影与粉丝群体身份的形成
第一节 粉丝个人欲望的宣泄和释放
第二节 粉丝共同的情感投射
第三节 粉丝幻想入戏与角色扮演
第三章 周星驰电影与粉丝群体身份的建构
第一节 区隔与星迷的群体身份建构
第二节 文本再生产与星迷的群体身份建构
第三节 想象共同体与星迷的群体身份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周星驰电影网络粉丝特征调查
附录二 周星驰电影票房、评分及播放量一览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下国产电影舆论生态——以豆瓣评分事件为例[J]. 凌燕. 电影评介. 2017(08)
[2]论影像的“想象共同体”:感性、理性和神性——互联网时代下的影像文化思考[J]. 周冬莹. 当代电影. 2017(04)
[3]仪式感的重建与情感共同体的凝聚:电视文化未来想象[J]. 战迪,李凯山. 中国出版. 2016(14)
[4]从“文本盗猎”到“公民参与”:詹金斯的“参与性”媒介受众研究[J]. 汪金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5]粉丝行为、心理特征及粉丝文化[J]. 王亚娜. 青年记者. 2014(08)
[6]从粉丝型学者到学者型粉丝:粉丝研究与抵制理论[J]. 王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7]粉丝(Fans)在中国的接受流变研究[J]. 马孝幸,辛红娟. 理论月刊. 2013(02)
[8]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对中国文化转型的影响[J]. 王虎. 电影文学. 2012(15)
[9]网络传播与社会人群的分化[J]. 彭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10]从文本消费到文本生产——浅析《阿凡达》中国粉丝的文本生产类型[J]. 曾文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0(03)
博士论文
[1]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粉丝文化研究[D]. 姜明.吉林大学 2016
[2]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 朱海龙.上海大学 2011
[3]能动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D]. 邓惟佳.复旦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电影网站评分与电影票房关系研究[D]. 王翔.南昌大学 2016
[2]网络迷与反迷现象研究[D]. 杨谈鑫.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周星驰喜剧电影人物的狂欢化特征[D]. 张婷.西北大学 2015
[4]情感游戏与身份认同:韩剧字幕组粉丝群体研究[D]. 张梦.南京大学 2015
[5]周星驰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D]. 田梦.重庆师范大学 2015
[6]社群网络与粉丝消费行为[D]. 汪舒.复旦大学 2014
[7]力比多和媒介进化的关系探析[D]. 刘文军.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青年“粉丝”身份认同[D]. 张芷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3
[9]网络迷群体的乌托邦[D]. 孙硕颖.南京大学 2013
[10]粉丝消费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 马竹音.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82804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样本及方法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周星驰电影持续火爆与粉丝群体的关联性
第一节 周星驰电影的风格与成就
第二节 周星驰电影火爆的受众分析
第三节 周星驰电影的传播与粉丝群体的关联
第二章 周星驰电影与粉丝群体身份的形成
第一节 粉丝个人欲望的宣泄和释放
第二节 粉丝共同的情感投射
第三节 粉丝幻想入戏与角色扮演
第三章 周星驰电影与粉丝群体身份的建构
第一节 区隔与星迷的群体身份建构
第二节 文本再生产与星迷的群体身份建构
第三节 想象共同体与星迷的群体身份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周星驰电影网络粉丝特征调查
附录二 周星驰电影票房、评分及播放量一览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下国产电影舆论生态——以豆瓣评分事件为例[J]. 凌燕. 电影评介. 2017(08)
[2]论影像的“想象共同体”:感性、理性和神性——互联网时代下的影像文化思考[J]. 周冬莹. 当代电影. 2017(04)
[3]仪式感的重建与情感共同体的凝聚:电视文化未来想象[J]. 战迪,李凯山. 中国出版. 2016(14)
[4]从“文本盗猎”到“公民参与”:詹金斯的“参与性”媒介受众研究[J]. 汪金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5]粉丝行为、心理特征及粉丝文化[J]. 王亚娜. 青年记者. 2014(08)
[6]从粉丝型学者到学者型粉丝:粉丝研究与抵制理论[J]. 王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7]粉丝(Fans)在中国的接受流变研究[J]. 马孝幸,辛红娟. 理论月刊. 2013(02)
[8]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对中国文化转型的影响[J]. 王虎. 电影文学. 2012(15)
[9]网络传播与社会人群的分化[J]. 彭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10]从文本消费到文本生产——浅析《阿凡达》中国粉丝的文本生产类型[J]. 曾文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0(03)
博士论文
[1]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粉丝文化研究[D]. 姜明.吉林大学 2016
[2]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D]. 朱海龙.上海大学 2011
[3]能动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D]. 邓惟佳.复旦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电影网站评分与电影票房关系研究[D]. 王翔.南昌大学 2016
[2]网络迷与反迷现象研究[D]. 杨谈鑫.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周星驰喜剧电影人物的狂欢化特征[D]. 张婷.西北大学 2015
[4]情感游戏与身份认同:韩剧字幕组粉丝群体研究[D]. 张梦.南京大学 2015
[5]周星驰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D]. 田梦.重庆师范大学 2015
[6]社群网络与粉丝消费行为[D]. 汪舒.复旦大学 2014
[7]力比多和媒介进化的关系探析[D]. 刘文军.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青年“粉丝”身份认同[D]. 张芷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3
[9]网络迷群体的乌托邦[D]. 孙硕颖.南京大学 2013
[10]粉丝消费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 马竹音.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82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8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