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吉加·维尔托夫与百年中国电影——以《持摄影机的男人》《延安与八路军》《马大夫的诊所》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9-09 16:44
  前苏联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及其代表作品,自20世纪30年代初译介到中国开始,就对中国电影理论与电影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潜隐的,也有显在的。20世纪30年代刘呐鸥所代表的"新感觉派"电影,20世纪40年代袁牧之所代表的左翼纪录电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丛峰等人的"新纪录电影",都与维尔托夫之间存在比较显在的影响关系。由于特定时代文化语境的不同,中国电影在电影观念、电影创作目的、技术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对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及其电影作品的理解、认识与接受也就不同,具有比较明显的主体差异性与历史阶段性。虽然每个历史阶段不同电影人所受的影响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对纪录电影形式的关注,对纪录真实的坚持与执着。 

【文章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不一样的先锋:维尔托夫对“新感觉派”电影的影响
二、同样的革命诉求:维尔托夫对左翼电影的影响
三、纪录真实的执着:维尔托夫对“新纪录电影”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献给维尔托夫[J]. 丛峰.  艺术广角. 2019(01)
[2]潮起潮落:我看中国纪录影像这十年[J]. 林鑫.  艺术广角. 2017(04)
[3]百叶窗——电影/影像随想[J]. 丛峰.  艺术广角. 2014(02)
[4]袁牧之小传[J].   当代电影. 1999(05)
[5]苏联蒙太奇学派[J]. 俞虹.  当代电影. 1995(01)
[6]一部未完成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追念袁牧之同志[J]. 钟敬之.  电影艺术. 1980(03)
[7]“延安与八路军”及其他[J]. 徐肖冰.  中国电影. 1958(07)



本文编号:3392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92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