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悖论之美:敦煌壁画图像在动画影像中的形态嬗变

发布时间:2021-09-24 02:09
  在当前倡导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大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领域正发生深度的融合,数字科技的规训使得当代日常生活与传统生活方式渐行渐远,而传统美学价值传播与教化也在这样的信息生态环境中受到了影响。本文以敦煌壁画图像在动画艺术创作中的形态变迁为研究脉络,结合笔者实际创作案例,探讨、梳理该现象背后的美学生成模式。 

【文章来源】:当代电影. 2020,(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悖论之美:敦煌壁画图像在动画影像中的形态嬗变


法国拉斯科洞窟岩画

照片,佛像,风雨,讲解员


2018年8月,一篇名为《丑到哭!千年佛像被修成“喜洋洋”,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的推文被全网疯传。敦煌研究院讲解员许鑫在网上推送图文,描述了四川安岳地区唐宋石窟佛造像被信众自发集资修复,结果产生的毁灭性后果。工匠为原本被风雨侵蚀变得古旧斑驳的佛像刷上了鲜艳的油漆和金粉,甚至用水泥修补重塑了遭风雨侵蚀破损的菩萨面部(图2)。从该则推文的评论反馈来看,佛像修补前后照片的对比让普通大众普遍感受到了满满的“塑料感”,对残缺的修补成为对文物之“美”最彻底的破坏。显然,正如文物修复中的“以旧补旧”原则,残缺美即是古旧之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品,壁画,电影


在文章开篇提到的敦煌壁画风格名作《九色鹿》动画电影,其画面的造型流畅,勾线清晰、用色均匀,整体未见刻意营造的残缺,为何却未曾有类似安岳古佛的被“毁灭”之感?因为《九色鹿》虽然取材于257窟壁画,但参与创作的艺术家们从壁画的造型范式中提炼出了造型的规律和特性,结合装饰性绘画的语言在电影中完成了一次全新文本的重建。笔者多次与该片场景设计者冯健男老先生深度交流,冯老先生对当时创作电影前期阶段在敦煌莫高窟调研的经历刻骨铭心。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剧组的艺术家们在幽暗的洞窟里完成了长时间大量的临摹,从而为影片的美学体系的重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加之原创团队极高的美术创作能力,对美术电影的各类元素调度得当,自然效果卓著。即便如此,片中配色仍然吸收了敦煌壁画色彩氧化之后形成的构成特征,可谓呈现出了一种隐性的残缺之美。2.私密化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本——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核心概念[J]. 康澄.  当代外国文学. 2005(04)



本文编号:3406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06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