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争鸣·升华:中国动画七十年银幕嬗变
发布时间:2021-10-11 16:32
<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向苏联学习,"创作观念上,强调动画片的趣味成份和政治目的以及‘包含苏联人的世界观中所固有的那种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1]"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2],1955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被质疑是苏联的作品,促使人们开始思考中国动画自己的道路;1956年《骄傲的将军》掀开中国动画民族特色的新篇章,形成了初步繁荣时期,后续动画作品不断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学派";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双百方针"的重新确立,动画电影中民俗文化被深层挖掘与运用;
【文章来源】:电影评介.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探寻(1949~1979年)
(一)戏曲符号的运用
(二)寓教化
二、百花齐放(1979~1999年)
(一)民俗元素运用
(二)童趣化
三、文化传递(1999年至今)
(一)文化深层融合
(二)内涵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传播的文化功能及其运作[J]. 孟威.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1(00)
[2]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日)[J]. 邓小平.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7(03)
本文编号:3430873
【文章来源】:电影评介.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探寻(1949~1979年)
(一)戏曲符号的运用
(二)寓教化
二、百花齐放(1979~1999年)
(一)民俗元素运用
(二)童趣化
三、文化传递(1999年至今)
(一)文化深层融合
(二)内涵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传播的文化功能及其运作[J]. 孟威.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01(00)
[2]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日)[J]. 邓小平.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7(03)
本文编号:3430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30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