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贾樟柯电影中的间离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1 17:44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一直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受到学界关注。与市场上流行的商业电影不同,他的电影在具有很强的纪实性的同时又能引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他将镜头聚焦在历史变迁中的边缘人群,其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导演追求批判与纪实的艺术理想,电影呈现碎片化生活化叙事重视外部的描述,多用间离手法,少戏剧化,呈现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贾樟柯一共有九部剧情片和四部纪录片,本论文主要以他的剧情片研究为主,本论文以贾樟柯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刻理解间离美学的内涵,分析贾樟柯电影中的间离效果及其手法,探讨其电影中的间离手法对其纪实风格形成所产生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从故事构成(建置-对抗-结局)的角度分析贾樟柯电影的反戏剧化,贾樟柯的电影淡因果关系且没有集中的冲突和高潮,结尾多用开放式结局,达到了间离效果。第二章主要分析贾樟柯电影的时空构建。空间上呈现历史化和奇观化的特点。时间上多用长镜头等手段塑造凝滞感。在贾樟柯的电影中历史化的时空构建是常用的手段,贾樟柯通过把一个时间的一个空间作为特定的空间去短暂的呈现,现实时空与影像时空的差异能有效地打破幻觉。贾樟柯电...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间离理论研究现状
        二、贾樟柯电影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事件的反戏剧化
    第一节 消解戏剧性
        一、摒弃起承转合“情节点”
        二、结构反“高潮”
    第二节 打断连续性的视角切换
        一、纯客观的旁观者
        二、视角的交错
    第三节 情节设置中的不确定性
        一、开放式的结局
        二、失衡的对抗方
第二章 减少代入感的时空构建
    第一节 历史化与奇观化的空间
        一、变迁的小城
        二、仿造的“世界”
    第二节 凝滞的时间
    第三节 交叉错乱的叙事时空
第三章 “异质”的元素运用
    第一节 “陌生的”边缘人
    第二节 生疏的方言
    第三节 富有寓意的超现实画面
    第四节 新奇的形式
    第五节 “明星”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J]. 王冠华.  电影文学. 2012(14)
[2]用色彩诠释电影——试析中国第五代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方式[J]. 王晓梅,陈晓恒.  电影文学. 2012(12)
[3]探听贾樟柯电影的底层声音[J]. 谢证翔,何畅,杨映雪.  电影评介. 2012(08)
[4]贾樟柯电影中的文化意蕴和美学特征[J]. 李崑.  电影文学. 2011(04)
[5]《三峡好人》: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J]. 李陀,崔卫平,贾樟柯,西川,欧阳江河,汪晖.  读书. 2007(02)
[6]贾樟柯:用主流的方式表达自己[J]. 贾樟柯,勾伊娜.  当代电影. 2006(05)
[7]论电影色彩的表现功能[J]. 周登富.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94(02)
[8]试论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J]. 孙君华.  国外文学. 1982(04)

硕士论文
[1]从“地下”到“地上”[D]. 杨昆.陕西师范大学 2014
[2]底层平民生存状态的艺术呈现[D]. 顾闻.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艺术创造与“陌生化”[D]. 孙双.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49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449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f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